云阳:产业党支部带领村民脱贫

02.12.2016  06:05

  11月25日,云阳县盘龙街道活龙社区,果农们正在采收柑橘。特约摄影 马多

  11月27日,云阳县盘龙街道活龙社区柑橘园。冬日的暖阳下,一个个金黄色的柑橘格外打眼。

  在贫困户刘中辉的橘园里,党员刘光成拿着剪刀,“咔嚓”一声剪下一个柑橘,接着,他再次拿起剪刀对齐柑橘,平剪掉叶柄,“这样既不划手,又有卖相。

  刘中辉告诉记者,刘光成是结对帮扶他的党员,从浇水施肥、防虫治病,到采摘销售,都是刘光成手把手教会他的。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活龙社区围绕“学做改促”探索组织创新,依托柑橘、蔬菜两大产业,建立两个产业党支部。社区72名共产党员分属两个党支部,教村民种植技术,和他们分享市场信息,共闯小康路——

  在服务群众的方式上可以探索创新

  2004年,红龙村、活龙村合并为活龙社区。这里土地贫瘠,坡度大,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1000余元。但这里邻近长江,距云阳县城也不到20公里,社区党委打算依托城区发展蔬菜产业。

  “青菜能当饭吃?”“变不成钱全卖给书记主任”……社区党委书记石诗和坦言,对这种看不见、摸不着,还只是规划中的事儿,村民们都不愿干。

  社区党委并没放弃,在组织党员干部到九龙坡、璧山、铜梁等地考察后,大家认识到:县城是个大市场,只要把蔬菜种好,就有钱赚。

  群众不愿干,党员、干部、组长率先干。两年后,村民见社区党员干部种的蔬菜真的变成了钱,也就跟着种起来。

  就这样,沿长江边的10个村民小组共发展了600亩蔬菜。后来,活龙社区又按照“党员干部摸索干,群众后面跟着做”的思路,建起了2000亩柑橘园。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活龙社区党员干部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学习。在学习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时,他们认识到,在柑橘、蔬菜生产中,少用、不用化肥农药,不仅是提高作物品质的内在要求,也符合云阳生态涵养的功能定位,而且还有利于长江的生态环境安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引发大家思考——产业发展上要创新,在服务群众的方式上,是不是一样可以探索创新呢?

  建立新的生产联合体,让组织活跃在田间地头

  在活龙社区,虽然柑橘、蔬菜产业有了一定的规模,但种什么、用啥药、施何种肥、卖多少价格,都是村民自己做主,组织化程度并不高。

  “想办法将大家组织起来,进行标准化生产。”石诗和说,党组织要主动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但又不可能面面俱到,否则会顾此失彼,还是得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我们以产业为纽带,采取‘产业党支部+专业合作社+无职党员+农民’的形式,组成新的生产经营主体。”

  随即,活龙社区成立了柑橘产业党支部和蔬菜产业党支部,石诗和、冉小利分别兼任两个支部的书记,70名党员根据各自发展的产业,分属两个产业党支部,按照“试点示范我带头、响应号召我带头、无私奉献我带头、摒除陋习我带头、探寻门路我带头”等“五带头”要求,首先自觉带头转变观念,学习柑橘、蔬菜的种植、管护技术,以及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知识,再去“一对一”帮扶种植蔬菜、柑橘的村民,一起推动产业的提档升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1月27日当天,记者见到老党员牟方永正在为村民魏伟平讲柑橘园的冬管要点,讲得非常具体。“像过去那样光讲大道理、说大话没人听,没得点干货吸引不了人!”牟方永说。

  产业发展了,农民增收了,外出人员返乡了

  活龙社区通过蔬菜产业党支部的29名党员,带动了124户村民种植蔬菜户;柑橘产业党支部的43名党员,则带动341户村民种植柑橘。同时,社区在产业发展上推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农资采购、统一技术管护,统一销售,分户管理的“四统一分”形式,实行两大产业的科学有效管理。

  几年来,活龙社区蔬菜、柑橘产业不但扩大了种植规模,产品品质也不断提高。活龙柑橘还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成为“云阳红橙”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基地之一,远销北京、山东和俄罗斯。活龙蔬菜也供不应求,很多市民还直接到基地采摘。

  据估计,活龙社区今年蔬菜产值将达到300万元,柑橘的销售收入达到400万元,今年社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达到14000多元。全村原有的22户贫困户中,去年脱贫11户,今年有9户即将脱贫,明年可望全部脱贫。

  “产业发展了、农民增收了,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和就业了。”石诗和介绍,过去活龙社区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1800多人,近年来已有800多位村民回乡种植蔬菜、发展柑橘,“产业发展既带动了脱贫攻坚,还减少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数量。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