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孝顺儿媳张少菊

05.08.2015  17:36

  云阳孝顺儿媳张少菊

 

在云阳县栖霞镇红龙村流传着几句顺口溜:尊老孝老学少菊,莫忘祖训当好媳,传承美德是责任,大家都向她学习。少菊姓张名少菊,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老敬亲的人生真谛。

浮在幸福之上的阴霾

7月10日,笔者走进栖霞镇,绵延起伏的群山里,贫瘠的土地出现在眼前,走了一段路程,来到红龙村二组,一声鸡鸣传来,记者循声望去,一位中年妇女正弯着腰干农活,不一会,她直起身子用手摸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弯下腰又继续拔起地理的杂草。

张少菊中等个子,说话的声音如洪钟。“我是2011年回来的,那时候婆婆龚允洁就病了,我回来照顾她。”张少菊看着记者,擦了擦淌下来的汗继续说,“婆婆是今年4月离世的,婆婆归天了,我也准备出去打工挣钱了。”

2011年之前,婆婆龚允洁身子骨硬朗,带着两个孙子过着恬淡温馨的生活,张少菊则和丈夫陈远志一起在外地打工,虽不算富裕,却是开开心心的。2011年秋,76岁龚允洁突患脑溢血住进了医院,得知消息后,张少菊二话没说,拉着丈夫陈远志便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虽然医生很努力进行治疗,但婆婆还是落下了全身瘫痪、大小便失禁的后遗症。”张少菊说,“那时候,我真的觉得天都塌了,地也陷了,人生不美好了,不过我相信,只要照顾好婆婆,婆婆肯定还要活几年。”

不听非议尽职责

婆婆病了,生活还得继续,为撑起这个家,丈夫陈远志带着对母亲的牵挂和妻子的不舍,出门打工挣钱去了,家里的所有事全落在了张少菊身上。每天天不亮,张少菊就起床忙活了,为婆婆龚允洁穿衣、擦洗、梳头,再端上不冷不热的饭菜,一勺一勺地喂进婆婆的嘴里。“婆婆全身瘫痪,动不了,每喂一勺,我就必须擦拭一次,不然就会流出来,一顿饭喂下来,差不多要喂20多分钟。”张少菊说。

张少菊知道婆婆喜欢吃松软的食物,每天变着花样给婆婆做茄盒、土豆饼、菜羹等可口的饭菜。“婆婆的病情反反复复,记忆力也极差,每次喂完饭,邻居问她吃饭没有,她说没吃东西。不明的邻居还说我虐待婆婆。”张少菊深深叹了一口气。

面对非议,淳朴善良的张少菊一点也不在意,和往常一样照顾婆婆。“照顾好婆婆是我的职责,我做事只投天知地知,良心过得去,别人说什么我一点也不在乎。”张少菊说。

孝心一片传佳话

婆婆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清洁成了最大的难题。为让婆婆保持干净,让婆婆感到舒适,张少菊准备了5套被褥给婆婆更换、拆洗。冬天,张少菊做得最多的事是为婆婆烤尿布、烤被褥,夏天,张少菊做得最多的事是为婆婆扇凉风、驱蚊蝇,闲暇时,张少菊还给婆婆剪指甲、洗头、洗脚,为婆婆按摩揉捏。“婆婆病情严重时,一天要大小便30多次,常常是刚解完大小便,还没来得及换洗又拉在了床上,为方便照顾婆婆,我就搬到婆婆房间和她一起睡。”张少菊说,“晚上没事就给婆婆挠挠痒、翻翻身,这几年的时间里,她没有生褥疮。”

在婆婆生病的三年多时间里,张少菊细心照顾,从没说声苦,也没叫声累,没事就坐在婆婆床前,陪婆婆说话,讲开心事婆婆听。时间长了,邻居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还编了几句“尊老孝老学少菊,莫忘祖训当好媳,传承美德是责任,大家都向她学习”的顺口溜赞扬张少菊。

正是张少菊的细心与体贴,婆婆在3年多瘫痪卧床期间,没生过一次褥疮,房间没有气味,她用勤劳、善良、质朴的行动,诠释了孝老敬亲的美德,在红龙村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