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玻璃廊桥的“奇袭” ——从云阳龙缸景区透视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

08.08.2016  16:13

 

如今的“云端廊桥”,已经成为云阳一张新的旅游名片。新华网 李相博摄 飞手 郑杰

    新华网重庆8月8日电(李元元 韩梦霖 实习生唐诗雪)一年前问世时,全球最长的悬挑玻璃廊桥——云阳龙缸“云端廊桥”曾被质疑:“尽搞些噱头,这不是劳民伤财吗?

    如今,在三峡已呈疲态之时,龙缸景区却以诸多现代元素异军突起,去年仅大半年综合收入就达7亿元,成为重庆旅游新的增长点、热门目的地和当地的支柱产业。

    专家们认为,龙缸玻璃廊桥的成功是对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生动体现出各地应结合自己的自然禀赋实行差异发展、特色发展,最终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一体化发展。

    新理念战胜老思维,一座玻璃廊桥的奇袭

    云阳县属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既是三峡库区,又是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环境保护任务最重,发展压力最大。当初抛出玻璃廊桥这个创意时,龙缸旅游园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秦文安原以为会引来引发一场争论,毕竟这个项目在国内没有先例可循,投资额也非常巨大。结果没想到大家对这个新鲜事物充满的期待,从县领导到管委会的工作人员都积极通过各种渠道联系设计单位解决技术难点,最后终于让“天空之花”美丽绽放。

    2013年9月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后,重庆市委按五大功能区划分的不同,调整了区县综合考核体系,新的考核体系对渝东北、渝东南地区加大了特色效益农业、旅游发展、扶贫攻坚、生态环保等指标考核的力度,弱化了GDP、工业增加值的考核。

    “‘产业跟着功能定位走’是五大功能区域战略的基本理念,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既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又是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云阳县县长覃昌德告诉记者,“新的发展理念取代了落后的传统观念,云阳围绕‘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做文章,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道路。

    “考核是指挥棒,新的考核办法对云阳县相当有利,因为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加分较多,2014年重庆区县综合考核排名云阳位居第二,2015年位居第三。我们对县内和乡镇干部也调整了考核指标,有的强调对点上开发的经济指标,有的则强调对生态保护的指标。在新的考核标准下,各级干部能迅速明确自身定位,抓住乡镇产业发展的重点。”覃昌德说。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云阳将全力推进“全域全季全景”旅游,鼓励全县3649平方公里符合条件的地方都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全季旅游,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

    植入现代元素,每15分钟设置一个兴奋点

    “再美的自然风光在走不完的路,爬不完的山的现实面前都会出现审美疲劳。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拼命用脚步丈量陌生的土地,打上‘到此一游’的标签。我们就是要想办法每十五分钟给游客创造一个不同的兴奋点,在这里就是要把惊险刺激玩到底。”龙缸旅游园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秦文安说。

    “全悬挑、空中无支撑、脚下全透明”的云端廊桥就是龙缸带给游客的第一个兴奋点。云端廊桥以“天空之花”的花瓣作为造型,踏上廊桥游客“凌空悬浮”于700米高的峡谷中,谷底的石笋河清晰可见,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300米长、2.2米宽的玻璃栈道是龙缸带给游客的第二个兴奋点。在万丈深渊的绝壁上,这条透明栈道有个浪漫的名字叫“牵手栈道”。记者在现场看到游客们通过该栈道时表情各异,有紧抓铁链扶墙而行的,有脸色惨白一直仰望天空的,也有一路尖叫前行的,还有十指紧扣面色凝重的情侣,更有享受刺激开怀大笑的。不管是什么样的表情,每个走过栈道的人都感叹不虚此行。

    接下来龙缸景区还将推出石笋河水面玻璃浮桥,这是一个全新的亲水性体验项目,游客可以走在玻璃浮桥上体验“水上漂”的感觉。“这些特色体验项目仅仅是开端,接下来我们还要开发层出不穷的新鲜玩法”,秦文安说。

    重庆市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陈悦认为,“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有效地开发消费者的有效需求,现代旅游业本质上就是一个创意产业,比拼的是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认真地研究消费心理和可能的消费潜力,不断地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通过创新型的旅游产品来满足消费者需求。云阳龙缸景区大手笔地打造玻璃廊桥、玻璃栈道等项目,让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的功能相互契合,同时又增加了一种旅游消费方式,创造了新的旅游供给,刺激了新的消费需求。

    除了景区自建的特色体验项目,龙缸还策划了翼装飞行表演等挑战活动,将极限运动与景区营销相结合。2016年4月,世界低空跳伞大赛在云阳龙缸举办,云端廊桥上演“空中芭蕾”,吸引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也进一步推高了龙缸景区的知名度。现代元素的聚合让龙缸尝到了甜头,玻璃廊桥几乎“一夜成名”。2015年“五一”期间,龙缸景区游客接待量同比暴涨332%,全年龙缸景区门票收入突破1亿元,接待游客112万人,游客量一年内翻了两番。2015年也成为云阳旅游腾飞的一年,据统计,当年全县共接待境内外游客503万人次,同比增长139%。

    旅游带富百姓:一年7亿元的综合收入

    云阳县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以前,陈白全一家居住在清水乡歧山村高寒偏远的地区,海拔1400米,住房为2间土木房,面积只有60平米。老房子破烂不堪,据他回忆,“那个时候一遇下雨,外面大落,屋内细落,根本不能遮风避雨,条件相当艰苦”。同时,由于山高坡陡,陈全白家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吃水难、出行难,信息闭塞,干什么都不方便。陈白全夫妇只能选择外出务工来维持家庭生活,家中2位老人在家带着4个孩子上学,老人在山坡上也只能种玉米、红薯、洋芋来维持家中生活,可是总是广种薄收,年底没有什么节余,除去各种开支后,整个家庭每年的纯收入只有1万多元。

    通过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陈白全家搬到了歧山村2组草场公路旁。在当地政府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陈白全夫妇决定不出门打工了,他们开起了农家乐。随着龙缸旅游的火爆,陈白全家的客房已经无法满足游客需要。2015年,他对自家的农家乐进行扩建升级,客房增加到17间,床位30个,一次性能接待近50名游客。陈白全说,“2015年,我们家接待游客近2000人,一年轻轻松松就能收入10多万元,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

    发展旅游产业的最终目的是带动当地百姓持续增收,云阳一直将旅游开发与富民工程相结合,增强百姓致富能力,依靠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旅游是政府投入、百姓受益的富民工程”,云阳县县长覃昌德算了笔账,“从2015年4月26日到2016年4月26日,全县统计的宾馆床位数从6900张增加到12000张,平均年入住率超过80%。按每人80元一天计算,每天的收入约80万,一年算下来靠旅游带动的酒店业综合收入至少有2个亿。

    原本偏远贫穷的清水土家族乡,因为龙缸景区的开发,引来众多旅游投资者,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掘金之地。早在龙缸景区进行整体开发时,就将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把居民安置点选址在便于发展农家乐的地方,让搬迁户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受益。在当地乡干部的带动下,从2012年开始,许多村民通过出租或自营的方式,将自己的房子改成了农家乐。因为紧邻龙缸景区,一到旺季、周末,房间几乎都被提前订满,当地农民收入成倍增长。

    “为了摆脱贫困跟群众一起奋斗了十几年,现在终于找到致富的门路了”,云阳县清水土家族乡乡长陈群根高兴地说。如今清水乡全乡已发展乡村旅游经营户197户,村民开办农家乐,平均每年获利10万元左右;有的村民在景区上班,每月也能拿2000元以上的工资。以清水乡岐山村为例,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2015年岐山村带动近100户贫困户脱贫增收,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00多万元。

    龙缸旅游园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秦文安说,“据我们估算,平均一名游客的整体消费在700元左右,按照2015年的游客接待量,一年龙缸景区就能创造大概7个亿的综合收入。旅游产业的发展给当地群众创造了致富条件,因此他们对政府发展旅游也非常支持。

    在重庆市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陈悦看来,云阳县正在走一条以旅游产业为牵引、以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为主的城镇化之路,“区县产业方向的选择跟政府的政策引导密切相关,以前每一个区县都是以追求GDP增长为目的,什么产业GDP来得快,大家都趋之若鹜地去发展某一产业,这就造成了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协调、产业结构的同质化。而五大功能区域战略明确了不同的功能区需要不同的产业去支撑,并根据功能区各自的功能来制定不同的产业政策和考评机制,这就打消了两翼地区发展旅游产业的顾虑。而渝东北、渝东南地区是重庆贫困人口集中的区域,这些地区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吸引其他功能区的消费和投资过来,使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一个根本性的改变,还能促进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形成基层政府和老百姓‘双赢’的结果”。(完)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