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打破教学时空界限 听全球名师上课不是梦

13.04.2015  10:48

  学生家长通过微信展示孩子完成作业情况 记者 唐浩 摄

  传统的校园,一个班的孩子在同一间教室,听同一个老师讲课。现在的校园,加入了特殊的同学,他们不在同一间教室却上着同样的课程。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渗透,在教育领域,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悄然发生。

  “互联网+”的出现让教育的方式方法、教学观念等正发生改变,如动辄上万人参与的在线课程开发“慕课”(MOOC),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

  课堂上没听懂 可到网上去“慕课

  “英语能力题的复习方法出来了,这几天假期我正好可以看一看!”3日下午,家住大渡口区的初三学生小李点开51好课网,看到网站上刚刚更新的微课——“初2015级决胜中考英语能力题讲解”,开心地说。

  小李就读于37中,通过51好课网,他能随时在线倾听巴蜀中学名师上课。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是“互联网+”给教育领域带来的创新,即新近涌现出来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慕课,是一种免费在线教育。

  慕课(MOOC)的第一个字母“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名或几百名学生不同,一门慕课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电子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须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即课程的意思。

  51好课网是巴蜀中学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构建的具有巴蜀教育特色的慕课平台。点开网站慕课,几乎成了小李每天的必修课。

  “上面的在线课程很多,各科都有,最近陆续推出了语文、数学、政治等学科的复习方法和答题策略,”小李说,“以往课堂上没懂的,现在我可以到网站上来免费上微课,跟着视频学,直到弄懂为止。

  不花一分钱

  点开网站就可看

  小李说,因为十分方便,“慕课”在同学中很流行,他是寒假期间从一名好朋友那里听说后,才开始尝试的,“不需用户名、密码,也不需要花一分钱,点开网站就可看”。

  “几乎每天都有课程更新,周末会更多一些。”小李说,每堂微课10分钟左右,如此次更新的英语能力题一、二单元讲解,是芮苏老师讲授,时长12分钟,而知识点相对简单的,则只有五六分钟,因此,尽管初三学习很紧张,每天“慕课”也不会觉得累。

  不仅如此,还可通过“学段、学科、关键词”搜索到想学习的任何课程,可以把学过的微课放进网上“我的书包”,随时回顾自己学习过的课程内容。

  小李坦言,自从开始慕课后,学习上也有了一些收获:英语作为他的弱势学科,以往一般在90多分徘徊,前不久的一次考试,他考了113分,“虽然中考越来越近了,但现在复习起来好像也没那么紧张。

   名校建慕课平台

  万堂微课免费听

  “人称代词中的主格和宾格”、“巧用意向,营造记叙文意境”、“战国时期的战争”、“平抛运动”,51好课网推出了最新课程、热门课程和专题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微课都有,不仅如此,针对初三、高三毕业年级,还专门推出了试题评析、考点秘笈、答题策略等微课。

  51好课网创建于2014年5月,是巴蜀中学教师团队倾力打造的微课专题网站。“学校专门成立了慕课研发中心,依托各学科骨干教师团队,精心研发出全学科、全学段优质慕课资源和多种专题教育慕课资源,通过网站面向全社会的学生、教师、家长发布,将优质教育资源奉献给全社会共享。”校长王国华介绍。

  目前,该网站已挂出了600多节精品微课视频,参与慕课的学生已达33635名。未来,老师们将逐步录制成上万堂微课在网站上公开发布。

  王国华透露,下一步,网站还将构建全球名师资源联盟,计划联络全球上万名优秀教师共同开发优质课程资源,满足更多教师和学生学习交流的需求。不仅如此,还将构建“全时空学习互动平台”,实现师生“一对一”教学。

  调查

  颠覆传统教育 “互联网+”改变教育形态

  不只是慕课,记者调查发现,在教育领域,“互联网+”让教育方式方法、教学观念等诸多方面都有改变。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