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实施“五大工程” 助推统战工作创新发展

09.12.2015  21:37

 

第一,实施“强基工程”,健全统战工作体制机制。一是完善工作机制。 形成党委统一领导、行政大力支持、统战部门牵头协调、相关单位各司其职的大统战工作格局,校党委书记亲自抓、各二级党组织书记兼任统战委员。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形成《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关于党委常委与党外人士联谊交友的意见》等一揽子制度文件,确保学校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

第二,推进“同心工程”,促进协商民主提质增效。一是加强协商民主顶层设计。 制定《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协商民主工作的意见》,明确学校统一战线协商民主工作的基本原则、重点内容等,为促进学校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奠定基础。 二是拓展协商民主平台。 制定《党外人士双月协商座谈会制度》,探索建立暑期谈心会、情况通报会等协商民主平台,确保协商民主有广度、有深度。

第三,深化“菁英工程”,夯实统一战线人才基础。 一是抓选拔储备。 启动党外人士队伍建设“258工程”,即到2020年有党外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专家及民主党派中央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20人左右;有党外两江学者及民主党派市委委员、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等50人左右;有党外重庆市学术科技骨干及民主党派区委委员、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等80人左右。 二是强锻炼培养。 成立社会主义学院,面向校内党外人士开展培训16期。每年选送党外代表人士到上级社会主义学院培训学习,推荐20多名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 是重 安排使用。 校内安排和向外推荐并重,现有党外副校长1人、处级干部48人。

第四,强化“聚力工程”,增强统战工作整体合力。 一是培育少数民族人才。 从1982年开始承办民族预科教育,2004年成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基础强化培训基地,专门设置民族学院,先后培养少数民族人才3万余人。 二是支持民族地区发展。 发挥科技智力优势,对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开展支农支教,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编制“金银花产业发展规划”;对口支援喀什师院、和田师专、毕节学院等民族地区高校。 三是汇集侨智共促发展。 引进美国生物医学工程院院士团队以及千人计划专家等大批高层次人才,香港新鸿基地产在校设立奖助学金。

第五,打造“助推工程”,发挥统战工作优势作用。 一是立足本职作贡献。 目前,党外人士的一批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好效益,如农工党员的“数字智能自适应传动传感自动控制系统”技术取得专利140余项,实现智能电动摩托“重庆造”,获订单近60亿元。 二是议政建言显特色。 成立全国高校首个“社情民意直报点”,支持党外人士建言献策。民革党员的“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建议”得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批示。 三是服务发展惠民生。 组建“同心·党外专家服务团”,开展“农村教育烛光行动”,与重庆荣昌共建“党外专家大院”,围绕“库区产业增收行动”,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农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