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观察 | 五问重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11月12日,《 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 》正式发布。方案中提到,重庆将打造特色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到2025年,重庆将建成2个世界级商圈、10个高品质商圈,社零总额要突破1.55万亿元。
消息一出,立马引起广泛关注:何为“特色型”?怎样才算“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一座内陆城市,重庆的优势何在?
就此,两江观察采访了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重庆大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姚树洁教授和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邹於娟。
综合用好“国际化”
两江观察: 今年7月,商务部公布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名单,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入选。那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标准是什么呢?作为一座内陆城市,重庆为何能入选?
姚树洁: 这个并没有标准答案。按我的个人理解,应包括城市体量大,消费实力强、品质高、消费结构高端化和国际化等“标尺”。照此衡量,重庆入选是有基础、有资格、有优势的——
先看城市体量,重庆是国家7个超大城市之一,人口众多而且市域广阔,城市气质非凡,游客数量名列全国前茅,重庆人均GDP已超过山东省、正在追赶广东省……这充分说明重庆的综合实力较强,市场广阔。
再看消费实力,近两年,重庆社零总额一直稳居全城各大城市第三位;今年前三季度,社零总额更是迈上1万亿元的台阶,同比增长23.7%;到2025年,该指标将突破1.55万亿元。
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评价报告》,重庆仅次于北京、上海等城市,居全国前5位。在经济社会发展、国际消费环境、优质消费资源聚集度、国际知名消费品渗透度、国际旅游发展5个一级指标的得分上,重庆优势明显,比如国际旅游发展指标,重庆居第4位,显示了旅游消费上的强大实力。
再看“中心”和“国际”。重庆是国家中心城市,当前正着力打造国际化现代大都市、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拥有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国际航线等出海出境大通道,不仅在西部市场的四向拓展中没有“断面”,辐射范围广,而且对南亚、东南亚及欧洲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重庆解放碑商圈。(渝中区区委宣传部供图)
两江观察: 重庆提出到2025年要打造2个世界级商圈。怎样才算“世界级商圈”?重庆的朝天门-解放碑、观音桥商圈够格吗?
姚树洁: 同样,这个也没有标准答案。但我们可以从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巴黎老佛爷、伦敦牛津街、东京浅草以及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等国内外最具独特性和代表性的知名商圈看到,要成为“世界级商圈”,“标尺”非常高。
首先依然要看城市的体量。按商务部今年8月发布的《城市商圈建设指南》,支持在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对标国际一流商圈和商业街,吸引国内外高端品牌和资源集聚,提升高端购物、文化旅游、金融商务等功能,打造一批世界顶级商圈。
其二要看商圈的实力、聚集能力和活跃度。按《中国城市商圈发展报告2021》,从客流量看,2020年11条全国示范步行街中有7条的客流量超过5000 万人次,其中,上海南京路和重庆解放碑均超过1亿人次,成为全国客流最集中的商圈;从营业额看,2020年营业额超过80亿元的分别为重庆解放碑、上海南京路、广州北京路、天津金街和杭州湖滨,其中解放碑以172.2亿元居首;从人均消费看,杭州湖滨、北京王府井、广州北京路、重庆解放碑、天津金街等商圈居前…… 这些数据证明了重庆建成世界级商圈是有基础、有优势、更有潜力的。
▲10月5日,江北区观音桥商圈一美人鱼表演吸引众多游客观看。万难 摄/视觉重庆
两江观察: 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你认为重庆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在哪?
姚树洁: 关键在于打造多层级的消费资源聚集地,构建消费资源全球配置枢纽——
●塑造世界级商圈,做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要精耕细作“两江四岸”核心区,做大做强长嘉汇大景区品牌,打造“十八梯—解放碑—朝天门-来福士”国际消费核心主轴。
当前,这些区域已聚集起多元消费形态和众多国际知名品牌,文化底藴深厚,是山水重庆的展示窗口,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重庆要整合优势资源和力量,实现关键性突破,从而形成以点带面的集群效应,拉动重庆商圈品质和能级的整体提升。
●打造全球商品集散地,强化“买全球、卖全球”商贸功能。重庆要充分发挥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优势,瞄准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打造全球商品集散地。
首先,重庆可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通道优势,发挥“铁公水空”四式联运带来的物流优势,提升全球消费品中转集疏水平,规模化、数量级地增加国际优质商品供给,比如欧洲的汽车、服装、鞋帽、奶制品,东南亚的热带水果等。甚至还可以对部分国际商品进行深加工,衍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再如,寸滩国际新城就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通过“一港三区”建设,可以重点依托丝路花街、“一带一路”商务中心和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载体发展保税经济,培育国际知名品牌优选地。
●构建文旅体验新高地,完善“以文促旅、以旅促消”生态链。重庆作为国际美食名城、国际旅游名城、国际文化名城,在文旅体验上一定要做好提质升级,融合拓展国际消费体验新场景,实现文旅与消费的无缝衔接,改变重庆当前旅客众多但消费水平偏低的困境。以旅游促消费、以消费带动旅游,形成良性循环。
需要注意的是, 重庆文旅消费一体化建设要有多样性、引领性、时尚性特征,不能千篇一律、从众雷同。 以“消费+人文”为核心,可重点打造十八梯、洪崖洞、磁器口等项目,凸显城市人文底蕴;以“消费+生态”为主线,可以广阳湾智创生态城为抓手,打造绿色低碳消费品牌;以“消费+艺术”为主题,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大有可为,要精心规划九龙美术半岛和钓鱼嘴音乐半岛,打造全球顶级的文化艺术消费中心;以“消费+智能”为引领,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可进一步布局新型智能消费体验中心、体验馆,打造沉浸式、场景式、体验式科技消费标杆。
▲10月18日,2021中国重庆国际时尚周闭幕式现场。郑宇 摄/视觉重庆
培育“特色”竞争力
两江观察: 重庆提出要打造特色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什么要冠以“特色型”的定位?
邹於娟: 重庆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突出“特色型”,就是要彰显巴渝特色,这种定位既清晰,又智慧,抓住了要害。可以说,“巴渝味”是重庆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两江观察: 那重庆怎样体现“特色型”呢?
邹於娟: 重庆要进一步挖掘特色资源,打造一批具有感官冲击力、内容记忆点和话题传播性的特色消费集群,进一步塑造和提升“渝货精品”“重庆味道”“重庆制造”的品牌影响力。
▲提升“看得见”的实力。 重庆是历史文化名城,巴渝文化、三峡文化、开埠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移民文化等资源丰富。如何把这座城市的“灵魂”资源挖掘出来,并呈现在世人眼前,是重庆需要花心思、下功夫解决的“特色”问题。
一座城市的文化不能光藏于博物馆、陈列室,而要鲜活灵动地“被看见”“被感知”,才能更好地转化为市场利好。为此,重庆可加快推进重庆艺术大市场、长江音乐厅、都市演艺聚集区等项目建设,打造国家级影视基地等,进一步提升、盘活、用好文化资源,让文化成为宝贵的消费资源和品牌。
▲增强“摸得着”的魅力。 重庆作为山水之城,拥有层次丰富、立体多变、山水相融、轨桥错横的“魔幻8D”城市景观风貌,温泉资源、长江三峡、喀斯特地貌等更是得天独厚的消费资源,是一座可亲、可感、可触摸的魅力城市。
下一步,重庆要升级“魅力指数”,让消费者的亲近感、沉浸感、参与感更强。比如做靓“不夜重庆”城市名片,丰富“夜味”“夜养”“夜赏”“夜玩”“夜购”等夜间经济业态;加快世界温泉谷等项目建设,提升“世界温泉之都”的影响力;升级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做强世界级内河邮轮、峡谷观光探险等旅游品牌,让游客进一步“触摸”长江之美……
▲做大“带得走”的价值。 重庆要培育一批富有巴渝特色的“渝货精品”,推动“重庆产品”向“重庆名品”“世界名品”转变,提高品牌的国际知名度——
一是振兴巴渝老字号,对江津米花糖、城口老腊肉、白市驿板鸭等传统优质特色产品牌,要深挖文化内涵、传承精湛技艺、创新经营管理,加强文化创意和营销推广,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让“巴味渝珍”享誉全球。
二是塑造消费新品牌,加强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支持重庆特色产品向创意化、大众化、精品化发展,打造世界精品级的“重庆手信”“重庆礼物”。
三是推动汽摩、特色食品、渝派服装等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进一步提升“重庆造”的品牌竞争力。
原标题:五问重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