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产业集群发展 构建都会智慧之城

06.05.2015  17:53

重庆经开区三次创业驶入快车道

          中新重庆网5月6日电    作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经开区已走过二十多年历程。2010年8月,经开区在经历第三次管理体制和开发空间调整后,开启了“三次创业”新征程。近日,重庆经开区在接受中新重庆新闻网采访时表示,该区三次创业已驶入快车道,正聚力产业集群发展,构建都会智慧之城。

        中新重庆新闻网:请介绍一下经开区发展历程和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远景目标。

        重庆经开区: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重庆设立最早的国家级开发区,也是中国西部地区设立最早的国家级经开区。经过22年的快速发展,顺利完成了近90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任务,培育形成了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及新材料、绿色食品、服装等六大产业,汇聚了和记黄埔、嘉陵—本田、长安铃木、长安福特、爱立信、可口可乐、顶益集团等40余家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企业

        重庆经开区立足“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内陆港口开放基地”两大定位,做强“高端装备制造、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实施“土地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四项举措,推进“内陆开放城市的先导之区、高端产业之区、临港生态之区、创业成才之区、安康幸福之区”五区建设,实现率先、优质、跨越发展,10年内建成“西部领先、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新重庆新闻网: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誉为我国的改革试验田和开放排头兵,重庆经开区作为重庆首个、西部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在重庆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重庆经开区如何根据自身优势特点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来稳增长、调结构、强产业、促发展?

        重庆经开区:一是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主导产业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立足“都市功能拓展区”发展定位,主动调整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在全市、全区“一盘棋”格局中明晰目标、发挥优势,以项目带动产业,以主导产业集群引领整体发展,在总量扩大中实现了结构优化,以结构优化提升了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使其成为经开区第一支柱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帮助传统产业如机床集团、西计公司等民品生产线搬迁;加快先进服务业发展,打造生产要素集群市场;建设朝天门国际商贸城、迎龙医药城两大要素集群市场以及新天泽国际总部城,形成园区集聚效应。

二是推进了重点项目建设,为经开区发展夯实基础。开迎路、开成路北段I标段等6条道路顺利建成,新增通车里程约9.2公里。开迎路绿化景观、路灯、管网等附属工程基本完成,经开区“七纵十六横”中贯穿东西的第一条快速过境通道全面建成。开成路北段Ⅱ标段、纵七路南段、横十四路等骨架道路按计划建设推进。经开区路网建设加速完善。朱家岩水厂二期、莲池变电站、东港开闭所、茶园LNG站、东港污水处理厂等重要管网基础设施或竣工投用、或启动建设,经开区要素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是加强内陆开放平台建设。通过组建专业化招商团队、创新政企联合招商模式等途径,围绕“手机整机及零部件配套”以及“美的智能家电(家居)基地”进行重点招商,2014年累计引入相关企业30户,产业规模近100亿元,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步步高旗下维沃公司顺利入驻,经开区在品牌手机企业的引进上实现了新突破。海关、检验检疫机构的平台优势充分发挥,外经贸绿色服务通道成功建立,促进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5亿美元,实现了86%的高速增长,绝对值和增速均创历史新高。微软全球服务交付中心运营规模扩大,推动服务外包执行额突破了3000万美元。保税物流中心(A型)成功获批。集保税仓储、原件供应、来料加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保税物流中心(A型)成功获批,辐射整个经开区和主城南部片区,将极大节省企业出口退税周期,大幅降低企业生产贸易环节成本,成为经开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又一重要支撑。

        中新重庆新闻网: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重庆经开区如何主动适应新常态,切实采取强力举措来推动经开区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重庆经开区:2015年经开区着眼于新常态下发展动力转换的大趋势,着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力求不断增强经开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一是将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PPP等模式,吸纳社会资本开展土地整治、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融资租赁、股权出让、资产出让等多种形式多渠道融资。二是将深化财政集中支付改革。推动建立形成监管户支付计划预报制,确保财政资金运行和管理安全顺畅。同时,还要着力加强财政资金调度,充分发挥其财政资金池的作用。三是将积极探索政府基金管理。逐步建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改变财政分配方式,促进企业发展,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四是将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以理顺产权关系为基础,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根本,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促使经开区国有企业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五是将增强创新驱动支撑能力。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动力支撑。要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进行关键技术攻关。要着力培育和发展各类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提升企业研发水平,促进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中新重庆新闻网:园区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重庆经开区为实现园区转型升级战略是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引进了哪些重大产业项目?如何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重庆经开区:一直以来,经开区立足都市功能拓展区定位,深入优化调整产业布局,突出优势产业占比,力求做大总量、做优存量,加快传统产业转型。产业方面,一是加快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着眼产业链建设,打造主板、显示屏、电池、结构件等核心零部件企业聚集的完整产业链,提高本地配套率。重点发展物联网示范应用,依托交通部通信信息中心西部分中心等平台,建设重庆车联网科技产业园。并以新天泽国际总部城为核心,建设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展示区。二是发展智能家电家居产业,引进培育零部件配套企业,完善本地化产业体系。以美的空调为龙头,引进培育零部件配套企业,完善本地化产业体系。三是促进装备制造等传统企业转型,支持重点企业关键技术的攻关和新产品的研发。在工业发展、技术改造、工业投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四是集群市场建设,朝天门国际商贸城、迎龙医药城、奥特莱斯等市场集群的建设,为经开区改善单一经济支撑局面,优化产业结构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五是对产业载体建设的重视,新天泽国际总部城及相关标准厂房的建设,就是为了将企业向产业园区进行引导和集中,增强集聚效应。

        中新重庆新闻网:园区发展环境的改善对招商引资极为重要  ,近年来重庆经开区是如何创新园区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提高行政效能的?  招商引资取得哪些重要成果?   

        重庆经开区:园区环境发展:一是优化行政审批。逐步压缩重点产业和重点建设领域审批时限,推动“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办结”,形成亲商重商工作氛围。二是搭建企业服务平台,成立专门的企业服务中心。整合企业服务资源,统筹形成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经开区企业服务公共窗口、经开网企业服务专栏和企业服务“云平台”。三是建立健全企业服务长效机制,严格执行领导联系重点项目、服务企业走访座谈、企业问题限时办结、企业服务通报考核等相关制度,完善产销对接、银企对接、用工对接、要素保障、转型升级等服务长效机制,固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及时有效解决企业问题,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招商引资成果:截止2014年,经开区共实现签约项目136个(其中电子信息产业54个,装备制造及其他工业55个,商贸物流业13个,金融和总部类14个),签约金额600多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亿多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1亿多美元,服务外包总额6600多万美元。4年里,经开区成功引进了3个世界500强:IT领域的微软集团、金融领域的投资银行高盛集团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电装集团;7个行业100强:无线局域网产品供应商—台湾智捷、全国医药零售排名27—万和药业、亚洲最大物流设施提供商—普洛斯,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北大方正、家电制造业的美的集团、医药行业的科瑞、汽车零配件产业的台湾敏实、手机知名品牌vivo等,使行业内龙头企业集聚经开区。2015年,经开区将继续着力打造西部手机基地、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西部智能家电基地,努力建成经济发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创业园、新都会、智慧城”。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