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7人溺亡,该如何为他们祭奠?

07.04.2015  09:47

5日下午,汕头潮阳区金灶镇新林水库,一小孩扫墓后到水库洗手失足落水,其父母、兄弟姐妹和亲戚接连下水救援,由于不识水性,7人相继溺水身亡!

(新闻详见本报今日16版)

真是人间惨剧!一家大小都没了,以后的清明,谁来为他们祭奠?人们该用什么来祭奠?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对生存技能、特别是野外生存技能越来越不重视了。无数的小孩,在家长的安排下,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学习唱歌跳舞,却不愿花少量的时间学习游泳,更不愿让孩子学爬树——碰到野兽上树躲避,这可是过去孩子启蒙时的教导。

农耕时代说运动,首先是培养三方面的能力,即逃避野兽攻击的能力、对野兽近距离攻击时的自卫反击能力、山川障碍的通行能力,具体就是,跳高(通过一般高障碍能力)、跳远(通过一般沟壑能力)、引体向上(攀登能力)、游泳(通过河流能力),而这些,现在基本上不是中小学体育课的重点,甚至根本不涉及。

现代人的竞技场在都市,生存似乎早已不是问题,人们自然不再重视野外生存能力的培养。但我们别忘了,野外能力的拥有,不仅能最大可能地保证生命的健康和安全,而且能极大地丰富人生,是更好的发展。

少儿教育包括五个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音乐、舞蹈和美术),越靠前的越重要。可很多家长的理解似乎正好相反:看看那些高价而爆满的艺术辅导班吧。

有位女教师的跟帖很有代表性:我上周才在班级做了调查,85名学生,会游泳的仅6名男生,这还是农村中学。我自己尽管是女的,小时候的夏天也是常常泡在水里,而现在的孩子,过度的被保护,结果救人和自救的能力根本没有。

根据国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生在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就应该学习蛙泳的基本动作,到初中时,应在掌握并运用蛙泳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其他泳姿。同时,不断有人呼吁游泳应该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但到现在为止,游泳的普及率依旧相当低。

网站随即在新闻后面做了个民调:发现有人落水,怎么办?结果95%的人选择了“拨打110、119”,另外三个选项“大声呼救”、“下水救人”、“找竹竿棍子等施救”加在一起占5%。这结果很城市化、现代化,也很程式化——我们的安全教育、生存教育,是不是太苍白太无力了?

一家7人相继溺亡的惨剧,是偶然的,但背后确实有一个必然——家长、学校、社会的教育理念,真的出了问题,自救和救人的能力都严重缺乏,一切指望110,怎么行?

用什么来祭奠“这可怜的一家7口”?让游泳成为必修课,必须重视生存能力的培养——当这些意识深入人心,也许就是对他们的最好祭奠吧。 鱼湘(教师)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