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他们点赞!

24.12.2019  12:17

时光骑着白马

从我们眼前飞驰而过

往前看,2020年近在咫尺

回首时,2019年依然触手可及

 

那些马蹄留下的印记

飞驰时溅起的尘埃

都将成为2019年的故事

 

或是换灯人在城市间的身影

或是护林员在深山里的背影

或是无声世界里的欢歌

或是漫长黑夜里的光亮

……

不同照片,不同故事

给2019年划上一个句号

给2020年传递一份能量

 

最接近灯光的那一抹橘色

年关将近之时

正是赏灯之时

 

越夜越美丽的重庆

最接近灯光的人

不是街头巷尾赏灯的游客

而是那一抹抢眼的橘色

 

天冷风凉,高处不胜寒

在距离江面一百多米的拱桥上

换灯工人匍匐身形,专注工作

为元旦、春节的灯火做准备

 

欢乐的节庆氛围里

大多数人沉醉于山城夜景

他们却在灯亮之前悄然退场

 

灯火点亮夜晚,璀璨照耀城市

他们在灯光之外,却是最接近灯光的人

 

把青春交给白马山的“林三代

慢慢地听,雪落下的声音……

在45岁刘春涛的世界里

这不是浪漫,而是日常

 

在大雪封山的正月,一个人简单的过年

在45岁刘春涛的世界里

这不是隐居,而是必须

 

从18岁到45岁,刘春涛过年都是在林场

自从拿起“林三代”的接力棒

他便没有在家团过一次年

 

一晃27载春秋过去

青春远去,皱纹渐起

年纪轻轻的小伙子

成为了丈夫和父亲

 

不变的是他护林员的身份

不变的是他守山护林的职责

不变的是这一片茂密的白马山

 

舍弃自己的人生选择权

他为乡村孩子铺路35年

60岁的乡村教师陈申福

在2019年走完了他的教师生涯

在秦巴山区城口县仓房村

他以老师的身份待了35年

 

上世纪80年代的仓房村

九成以上的村民是文盲

不少人因为长期无人交流

竟不大会说话

愚人村”的名字不胫而走

 

35年里,陈申福克服了

生活里种种难题,始终坚守仓房村

教了300多个学生,培养出12个大学生

把当地“愚人村”的帽子摘掉了

 

也许在旁人看来

他是舍弃了自己人生的选择权

才换来孩子们更多的人生方向

但值不值得

旁人无法评说

 

 

用手谱就无声世界欢歌

她架起听障群体之间的沟通桥梁

比起60岁的乡村教师陈申福

郑璇是一名更为特殊的老师

她的教学对象是听障群体

她让失聪人感知到未来的无限可能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职业

源于“传奇”的人生经历

两岁时郑璇因意外失聪

在父母的训练下

奇迹般地学会了口语

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复旦大学

 

择业时

郑璇义无反顾选择了当老师

特别的成长经历

让她对聋人有着一份特殊的关爱

 

在科研与教学之余

郑璇忙碌的身影从未停歇

她一直在思考如何服务和回报社会

手语普法视频、《我和我的祖国》手语MV……

 

郑璇用自己有限的精力

奉献在无限的聋人事业中

架起聋人群体和听人群体沟通的桥梁

 

摒弃自卑

残疾人靠一双力臂改变人生

小儿麻痹症

让唐自强12岁才开始上小学

读完初中便辍学了

自卑的种子在他心里悄悄埋下

 

但老天是公平的

虽然行走不便,但是手臂有力

体育为他的人生开了一扇窗

 

成为残疾人运动员后

唐自强尝试过卧推举重

靠着日复一日的训练

打破了“不是举重苗子”的魔咒

卧举曾突破200公斤

 

但命运总爱在人一帆风顺的时候

来一个措手不及的意外

本想冲击第九届全国残运会的他

却在关键时刻遇到伤病

整整一年无法训练,憾失金牌

 

正在人生意志消沉之时

他靠着一双力臂

随手将铁饼掷出了20多米远

赢得铁饼以及标枪铅球项目

 

如今,作为一名田径运动员

唐自强依然在轮椅上奋力拼搏

一如他的名字——自强!

 

无畏前行

断手青年用双臂“”出脱贫路

就是靠着这样一双臂

年轻小伙宿祖兵

在贫困山区闯出了一片天地

 

2008年的一次意外事故

让宿祖兵双手前臂被截断

但失去灵活的双手

并不意味着失去生活的希望

 

种植烤烟、修建牛棚

翻地、起垄、覆膜、育苗

打扫圈舍、饲料加工、添加饲料

这些农活都靠一双没有手的臂完成

 

这双断臂上留下的一道道划痕

都是这个断手青年人生的“勋章

 

没有双手

依靠双臂也可以摆脱贫困

命运无情

只要坚强定能撑起一个家

 

无法被阻止的追梦脚步

视障学生黑暗里苦求“光明

在备受关注的高考大军的另一侧

一群寒窗苦读十年的视障学生

也在苦苦追寻自己的“大学梦

 

他们大多视力受损,一小部分甚至全盲

有的可以借助仪器看清书本

有的只能把手当做眼睛

用手来“”一个个字、一道道题

 

相比普通学生

他们的求学路更为艰辛

但他们从不缺追梦的勇气

 

也许

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缤纷

但谁说他们没有看得见的未来

 

背离繁华城市

他们用青春换来乡亲们的健康

多少人一生梦想逃离大山

去看一看更广阔的世界

而他们却与繁华城市背向而驰

在泥泞坎坷的乡路上奔忙

 

作为乡村医生群体中的一员

王业毕已经在巫溪县茶山村驻留了17年

一辆摩托,一个药箱,一颗关爱之心

让这位把青春奉献于此的村医

甘愿付出、无怨无悔

 

茶山村崎岖陡峭

王业毕17年换了4辆摩托车

不曾换的是这份事关百姓的工作

 

也曾有几份薪酬更高的工作

向王业毕抛出过橄榄枝

但他都一一拒绝了

他是村里唯一一个村医

不能离开,也离不开了

 

与王业毕一样

多少村医将青春奉献给山村

甚至一辈子行走在高山深谷

不为别的,就为一方百姓健康

 

也许,他们天生受难

但是,他们始终坚韧

也许,他们可以有更好的前途

但是,他们仍选择为别人奔忙

 

在巴渝大地上

这样的故事时时都在上演

故事里的主角从没选择放弃

今天,为他们点赞!

 

文字:李海岚

图片:李相博

编辑: 李永琦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