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而降”的西瓜,真甜!
渝北区与沙坪坝区交汇处,正在建设中的礼嘉嘉陵江特大桥,238名工人师傅在65.5米高的桥面上辛勤劳作,为大桥早日合龙冒着烈日奋战。工人们休息间隙,一份礼物突然“从天而降”——塔吊为半空中的工人们吊来了一筐降暑良品:西瓜、藿香正气液、清凉饮料......
50多度钢筋戴着手套也烫手
8月12日,嘉陵江水湍急,明晃晃的太阳下,在建礼嘉大桥上人声鼎沸,钢筋工、模板工、张拉工,都在忙碌地劳作。来自四川达州的工人胡顺安皮肤黝黑,豆大的汗珠挂满后背,他拿起随身带着的2升水壶,一口气灌下半壶水。
“热,怎么不热!但我们手里的活不能停,城市建设需要我们。”他指着硕大的水壶说,桥上温度高,每天要喝好几壶水,衣服和鞋反复被汗水浸湿,一拧就是一滩水。作为预应力张拉工人,年近五十的胡顺安是大桥建设中的重要一员,他的职责是让钢绞线拉紧,从而使大桥的受力保持平衡。几十年来,他从南到北,参与过贵州、云南、河北等地十多座桥梁建设。他说,夏天作业往往是最辛苦的,礼嘉嘉陵江特大桥主墩离地60多米,登桥一次相当于爬17层楼,每天至少往返4次。
主墩劳务班组负责人杨举说,高温天气给一线建设者带来了巨大考验,桥面没有遮荫的地方,遮阳伞一撑开就被风刮跑,累了只能躲在箱梁里小憩。气温最高的时候,钢筋温度至少达到五十多度,就算戴着手套也会把手烫出血泡,赤脚站在模板上撑不过五秒。但大家为了大桥早日合龙不畏酷暑,即使在最热的天气也没停下过手头的工作。
作为全国首例大跨径上承式梁拱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大桥融合运用梁桥、悬浇拱桥、矮塔斜拉桥施工工艺,结构轻盈灵动,建成后将填补全国桥梁领域大跨径混凝土桥梁建设的空白。礼嘉嘉陵江特大桥是业界有名的“三难”工程(结构设计特别困难、施工工艺特别困难、施工环境特别困难),因此对项目各方面要求特别高,哪怕在重庆近40度的高温下,任何零件、任何环节都马虎不得。
半空中的西瓜,特别甜
为了给大桥工人防暑降温,入夏以来,工地上采取夏季特有的“错峰”施工,工作时间调整为每天早上6点到11点,下午4点到8点,尽量避开最热的时段,原本用于降尘的雾炮也成了工地降温的“喷雾”,另外,还在桥面增加大功率电扇、专设防暑药品库房等有效措施。
8月12日一大早,项目工会组员周魏和同事们专门从早市上选来大西瓜,带着消暑饮料、防暑药品来到工地,放进平时用来装材料的塔吊斗里,悄悄给工友们带去了慰问。
看到“从天而降”的清凉物资,工人们四下吆喝起来,兴奋地对着塔吊工作仓挥手,“过来这边…过来我们这边!”物资稳稳当当地降落在工人们中央,离地60多米的高空桥面上,大桥工人们吃着西瓜,喝着解暑饮料,享受着夏日里难得的片刻凉爽。
“甜,特别甜!”杨举啃着西瓜,一边看着已初具规模的大桥。他说,虽然在桥上工作的辛苦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但每每走在自己参与建设的大桥上,那种自豪的心情,无法用言语描述。
据了解,礼嘉嘉陵江特大桥由中建五局、中建隧道承建,全长785米,采用五跨连续布置,最大跨径245米。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80 公里。作为市快速路“六横七纵”的重要组成部分,礼嘉嘉陵江特大桥2017年12月开建,预计明年实现全桥合龙,建成后西接渝蓉、东连渝宜,为中梁山隧道、大学城隧道减压,为高家花园大桥、双碑大桥分流,完善重庆市“六横七纵”快速路网,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纪文伶 邹飞 通讯员 周魏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