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曾住红岩村 从重庆去了延安

18.04.2017  18:22

  杨洁

  “我记得普希金有一首诗,后面写着,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将会变成亲切的怀恋。”2004年,在央视“《艺术人生》之《西游记》剧组二十年再聚首”特别节目中,导演杨洁女士轻声念出这首小诗,与剧组诸位老友共勉。

  2017年4月15日,杨洁因病去世。她安静地走完了88岁的人生,留给世人无尽怀念。

  鲜为人知的是,这位中国电视第一代导演、第一代女电视艺术家、中国第一位女制片人,曾在少女时代在重庆住了大半年。在重庆,她见证了抗战胜利,也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16岁来渝 嘉陵江夜景令她迷醉

  1929年,杨洁出生于湖北麻城,她的父亲杨伯恺来自四川营山。抗战时期,杨伯恺供职于成都的《华西日报》。1945年,16岁的杨洁被父亲送到重庆,等候机会转赴延安。

  在她85岁高龄完成的自传《杨洁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难》里,杨洁写道,刚来重庆时,她跟大姐先是被安顿在曾家岩中共办事处,随后转往红岩村。

  抵渝当晚的情形还鲜活地保留在杨洁记忆里,“小房间的后窗就对着嘉陵江,那晚我兴奋得睡不着觉,倚着窗户欣赏外面的夜景。江边的夜景显得格外美!岸上很繁华,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光彩灿烂,倒映在静静的江水中更加美丽,江上飘过来丝丝清风拂过我的脸,分外清凉。”嘉陵江夜景令她心醉神迷,她感到生活无限美好,甚至“悲伤的离情让位给了对幸福的向往。

  旅居红岩村

  穿旗袍庆抗战胜利

  来渝次日杨洁便搬到了红岩村居住,她记得招待所建在山腰,“很小,条件也不好”。生活在红岩村的孩子,受到的要求非常严格,招待所有个篱笆门,她们被特别交代不要走出这扇门,因为“山下就是国民党特务机关,一个人单独行动是会被捉去的。”在这里,杨洁要跟老同志一道每天看书读报学习,她还见证了抗战胜利、重庆谈判等重大历史事件。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红岩村招待所沸腾了,中共办事处决定举办盛大的庆祝舞会。杨洁“特地穿上了那件父亲不许穿的浅绿色的碎花旗袍”,来到大礼堂参加舞会。

  1946年1月,在旅居重庆大半年后,杨洁搭乘一架运输机飞赴延安,正式走上革命之路。本报记者 赵欣

  ■悼念

  六小龄童:从迟重瑞先生处惊悉我国第一代电视女导演、尊敬的杨洁导演去世的噩耗,异常悲痛。杨洁导演不仅是我的恩师,也是我的艺术和人生道路上的老师。我们永远怀念您……愿杨洁导演一路走好!

  马德华:泣送杨洁导演,她像一位严厉的父亲,又是一位慈爱的妈妈,更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恩师!在她的指导下,将我由一名普通的演员锤炼成一位家喻户晓、被广大观众喜爱的“国民二师兄”。

  ■回忆

  拍西游前曾来渝选景

  重庆相声社团逗乐坊坊主宋好是个资深“西游迷”,他创作的西游漫画曾被制作成《西游记影迷纪念册》带去2013年央视《西游记》30年再聚首节目。也因为这段缘分,他于2015年得以去到杨洁家中拜访,“我送了一套西游漫画给杨导,她细细端详,说画得真像。”宋好回忆。

  《西游记》和重庆的话题让杨洁与宋好很快熟悉并畅聊起来。“虽是口语交谈,但依然能感受到杨导的文采”,宋好说,杨洁跟他说起记忆里的重庆山水,还说当年《西游记》选景时曾经故地重游,“她去了红岩村、周公馆等地,饶有兴趣地聊起往事,她回忆起经历过的风云岁月,感慨和平年代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她还说自己有些遗憾,当年没能在重庆取景,后来转去了九寨沟。

  拍戏曾遭八十一难

  唐僧师徒取经遭遇了九九八十一难,杨洁带领剧组拍戏也充满艰辛坎坷。2006年,杨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回忆自己执导《西游记》的经历,曾谈到拍摄的困难。“那时最难的部分是特技,我们拍《西游记》的时代,是不知特技为何物的时代,但我们要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表现神话里的人物和环境,我们完成了,虽然有很多特技露了馅,但观众原谅了这些。

  而作为拓荒者,杨洁也称,面对电视剧《西游记》的任务,剧组“只能凭借吃苦耐劳,当时提出来要以唐僧取经的精神来取完我们的真经”。“一开始没钱,都义务劳动,后来才有钱,我拍一集是90元,猴子、八戒是80元,沙僧是60元,就那么一点报酬。现在我看有导演把上千万、上亿的钱不当回事,来拍出一个算不上上乘的东西,我觉得真心疼。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