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丰硕仓廪实 回眸“十二五”系列报道之农业篇

17.02.2016  10:30

      仓廪实民心安,农业强百业兴。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亮点频出,农业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十二五”以来,全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农业科研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强农业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效益,“三农”工作成绩令人瞩目:保供增收目标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富硒产业年产值达33亿元、新农村“美丽指数”大幅提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近1.4万元……
  5年来,我区坚持走“特色效益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努力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促改革,农业农村工作呈现持续向好发展态势,广袤的帅乡大地旧貌换新颜,“”望的田野上处处绽放着收获的喜悦。
   ”望田野收获丰
  富硒之地,“”望无限。
  这5年,区委、区政府按照“富硒富民”的农业发展目标,把富硒产业作为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的最大抓手、最大亮点和最大优势来抓,培育出“江津硒茗”、“寿硒源”富硒米等一系列富硒品牌,“富硒江津•长寿之乡”成为重庆新名片十强。
  这5年,我区根据全区硒资源区域分布和农产品富硒含量分布,整合农业补助资金,科学规划布局富硒产业发展基地,大力培育和发展富硒特色产业。集中成片发展粮油、花椒、茶叶、蔬菜、果品、畜禽、水产等富硒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金银花、猕猴桃、橄榄等富硒特色产业,带动各镇街的富硒产业基地发展。
  五年磨一剑,锋芒耀四方。“”望田野散发出璀璨的光芒。这5年,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32.68万亩、水产基地2.8万亩,富硒畜禽年出栏超过557.5万头(只),建成富硒生态观光园30个、深加工园区1个,培育富硒农产品特色品牌37个,命名富硒特色产业示范场(园)32个,授权9个企业15个产品使用江津区富硒农产品标志。2015年,全区富硒产业产值达33亿元。
   火车头”带动大发展
  富硒特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好的载体和平台推动,现代农业园区无疑是全区现代特色效益农业的“火车头”。
  这5年,现代农业园区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成69公里产业区农村公路,85公里生产便道,22口灌溉水源,4条天然气管线,整治山坪塘110口,新架10千伏高压输电电网,移动、电信等通信实现4G网络全覆盖。园区创新经营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过去分散在家家户户的众多零星土地集中到一起,发展成规模的特色种养基地,建成粮油、柑橘、果蔬、花卉苗木、特色养殖五大产业基地。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由于基础设施的完善,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众多投资者选择落户园区,投资开发农业项目。目前,园区已引进两江艺农、锦程实业等农业龙头企业56家。
  一点激活,全面开花。现代农业园区通过“龙头+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实现龙头企业对广大农民的有效带动,推动了全区新型经营主体的迅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区种养专业大户达到3200个、家庭农场351家、农民合作社619个、农业龙头企业169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62家,初步构建起了“五轮驱动”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农业园区被国家农业部评为“第二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新农村

  汗洒热土建家园,情系“三农”绘新图。

  “十二五”期间,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920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倍。

  这5年,我区集合各方面力量,全力实施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脱贫,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贫困农民致富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区总计投入各类扶贫开发资金19.73亿元,14个市级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
  这5年,我区围绕建设美丽乡村,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硬化村社便道2500公里,为20多万农民提供出行方便。培育农民科技示范户6000户,培训农民24万余人次,农村实用人才储量达到5.3万人。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农村户用沼气达到2.3万户。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8.74万亩,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52.4万亩。农业机械化率达到51%,高于全市10个百分点。
  回首昨日,辉煌已镌刻在帅乡大地;展望明天,江津农业发展的步伐更加铿锵。“十三五”规划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怀着无比的憧憬,一起去见证新建高标准农田48万亩,富硒产业总产值实现100亿元等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