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小就爱“吃土”,吃了整整二十年

28.08.2021  15:53

第1眼-重庆广电消息,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下面要说到的这位,就真真切切地是用嘴来“吃山”,而且一吃就是二十年,不信,一起来瞧瞧。

小伙儿名叫刘海龙,泥土放进嘴里品尝,可谓是家常便饭。他说,自己从小就开始吃土,已经吃了整整二十年。

刘海龙告诉记者,自己一般每个月上一次山,每一个月来尝这个泥土,它的感觉都不一样。自己心里烦躁的时候,也会上来,也会来尝这个泥土,来尝它的酸甜苦辣。这个泥土它都有酸甜苦辣,它都能承受, 为什么人不能承受这个酸甜苦辣呢!

村里出了这么个怪人,时间久了,大家也不稀奇了,每每有人问到刘海龙,他都有一套“完美”的解释。说自己出去准备吃大餐,吃山珍海味,大家也是要笑他。

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刘海龙对上山吃土,竟如此着迷?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跟随刘海龙的汽车,来到了他的“大本营”。

原来这一堆堆制作土陶产品的泥土,就是刘海龙在山上一口一口品尝出来的。刘海龙说,泥土看似相同,但其实差别很大,酸涩的泥土是制陶的上品用料,甜腻的泥土一烧就坏,而不同的泥土,最好的鉴别方式,就是用嘴品尝。为了练就这一手绝活,刘海龙从小就被父亲带到山上找土吃。

刘海龙的父亲刘沛良告诉记者,从小就带他一起上山,这种事情很关键,这就是技巧、秘诀。

刘海龙祖籍江西,刘家是制陶世家,因在黔江濯水附近发现泥山而定居于此,祖上从宋代开始,便世代承袭这门手艺,传到刘海龙这一辈,已经整整30代人了。

因为工艺复杂,耗时费力,年轻人熬不住寂寞,都不愿学,加之当时土陶制品市场萎缩,使这一传统工艺濒临失传。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曾经遍布濯水石鸡坨的土陶作坊相继倒闭,整个黔江只剩下刘氏父子的作坊。而当时正值叛逆浮躁期的刘氏兄弟,也随了大流,南下打工。

刘海龙说,为了这个事情,他和父亲闹了不少的矛盾,父亲曾经有三年不接他电话,因为那时候只是传承一个手艺,如果你当成一个事业,就会面临无法生存,出去一看,这个世界是安逸,花花世界, 外面什么都有,大城市总比农村看着舒服。

最终,没能抗住父亲的软磨硬泡,刘海龙决定回家接手家业。

本想回来只是为了敷衍一下,了却父亲的愿望,可没想到曾经不看好的老手艺,突然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馍馍”。

2016年,石鸡坨土陶制作工艺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多年的钻研和打磨,刘海龙的土陶作品,越来越被顾客认可,老顾客的后续订单络绎不绝。

眼看着事业步上正轨,刘海龙又动起了别的心思,他打算对外收徒。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像刘海龙这样的手艺人,可能会越来越少,用他的话说,将来可能很多老物件我们都用不着了,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可不能丢,该保留还得给我们的后人留着。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林菲 特约记者 白伟 石威

原标题:故事人生 | 爱吃土的刘海龙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
重庆迎来断崖式降温 你把长袖衣服翻出来了吗?
@重庆广电-第1眼 消息,一场秋雨一场凉,重庆晨网
厉害了!重庆开学季可定制公交
@重庆广电-第1眼 消息,重庆可定制公交线路,重庆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