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扇子生意转行土布买卖

17.04.2015  09:10

喻德光:89岁 解放前经营荣昌致成永字号

明代初期,江西丰城县的喻志善,一生诚心务农,在1435年,从丰城出发直奔四川,风餐露宿,走了一年多,在1436年来到荣昌坛坡滩定居下来。他的子孙在明代有十余人考取进士,最著名的包括明代刑部尚书喻茂坚、兵部尚书喻思恂。喻氏也因此成为重庆有深厚根基的姓氏。

现年89岁的喻德光正是这支喻氏家族的后人。喻德光家有一本厚厚的喻氏家谱,这本家谱是喻德光晚年参与编撰的。对喻德光来说,荣昌承载了他一生绝大部分的记忆。

学折扇

我1926年出生在荣昌县清升镇。年幼时随父兄在家里种地,13岁在双河中心学校读书,虽然当时我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上了荣昌中学,但是因家里穷,最后没有入学就读。第二年,经朋友介绍,我去了俞楫涛的字号——“致成永”学习折扇手艺。

当时荣昌城差不多有50多家折扇字号,有十多家夏布字号,这是城里最大的产业。“致成永”当时在荣昌算是大的折扇字号之一。

折扇手艺非常复杂,从选贵州的竹子到最后结账,差不多有70多个步骤,每个徒弟学的都不一样,我学的是最后一个工序——“捆扎带柜上”,主要就是学习购销、记账知识和折扇最后一道“捆扎”技艺。由于我的珠算在家就好,在短时间内就能接待顾客,结算账目,所以深得老师喜欢。

荣昌扇子与杭州扇子齐名。我当徒弟时,扇子还卖得非常好。当时我们“致成永”的扇子有几十个品种,但最主要还是做黑纸扇。那时候也有装饰功能的大扇子,但主要还是9寸的男士扇和5寸的小姐扇。

那时候折扇除了夏天祛暑,另外就是拿来送礼。结婚的时候,新郎会准备一批送给来宾。结婚之后,男方在端午前,都要选一把好扇子送给小舅子,这都是当时的习俗。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的轰炸机经常来荣昌县城捣乱,日本飞机一进川,县里就发紧急警报,我们当学徒的就要把主人的账薄背起跑出城外躲避,晚上还要去守主人租来堆放扇子躲避轰炸的房子。

1941年,俞楫涛老师到达县催收货款被害,此后,“致成永”折扇的生意就缩小了,因此将我推上了前台,让我继续处理存货。1942年,我随同铺里的伙计乘车经成都到绵阳,又坐木船去三台,走中江,再坐黄包车转绵阳,处理上年寄存在这些地区的存货。用了很长时间才销售完存货回到荣昌。

抗日战争期间,我还记得冯玉祥将军到过荣昌募集抗日经费。当时他住在“星全记”。有天上午,我看到冯将军了,他身材魁梧坐在一张方桌的上方,泡了一碗盖碗茶。但是冯玉祥将军好像在荣昌没有募到多少钱。

卖土布

荣昌是1949年12月解放的。当时“致成永”已经停业,我接手过来经营。一年后,因为形势变化无法维持,我便申请转业经营土布。

那时候大城市卖的都是织布厂的机器布,但在县城,还是买土布的人多。那时候青布卖得最好,然后就是灰布和蓝布。

当时我没得铺子,生意主要还是在各个乡场。我肩挑着棉布,下雨天脚穿着草鞋套着“铁马”下乡(记者注:一种套在鞋底,用于防滑的护具),1、4、7赶双河场,2、5、8赶广顺场。

1956年,全国公私合营的高潮来了。那时候,我人年轻,又还算有点文化,所以公私合营后,就派我去江津参加“江津专区商业联工学校”学习。学习回来后,县政府下文在胜利大厦召开大会,宣布我任公私合营荣昌县棉布商店副经理。

参加公私合营,成为组织的人后,会议和学习一个接一个。1957年5月,我出席了“四川省民主青年联合会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大会安排去裕华纺织厂参观,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机械化生产,当时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1958年,我到成都参观了“四川省科学技术跃进展览会”。那时候是大跃进的高潮,各个行业都在“跃进”,我记得当时在会上展出的莲花白一个就有40、50斤。在返回荣昌的时候,我们带了1000多株法国梧桐树苗回来,后来在县城的大街两旁,商店门口都栽上了。这在荣昌算是一个首创。

修家谱

后来我在农村锻炼过,又调回棉布店,继续担任棉布店副经理。

1978年,棉布店并入县百货公司后,公司派我驻双河区供销社掌握工业品的销售情况。1979年,公司派我驻重庆,当时我住在储奇门“江津地区(8县)驻渝办事处”,经常去重庆纺织站、百货站选购商品。

1989年,退休后,我除了养花,最大的事情就是参与修订喻氏家族我们这一支的家谱。我们这个老祖宗来自江西,那时候还没有湖广填四川,他是自己做了一个梦,传说是神仙在梦中指引他“逢荣便止,逢滩便葬”,所以他走了4000多里,在荣昌的坛坡滩定居下来。

这一支喻氏在重庆已经生活了500多年,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都有我们的分支,喻氏在重庆算是一个有历史的大姓了,进士都出了十多个。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