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他们为什么在毛里求斯?

12.01.2015  11:54

2014年1月,年均25岁的18名中国重庆青年志愿者,远赴毛里求斯开展为期一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和信息技术志愿服务工作。作为第五批接过赴毛志愿服务接力棒的年轻人,他们肩负着使命与责任,也受到了好奇和关注。经过三百多个日夜的坚守奋斗,年轻的志愿者们向祖国递交了一份可圈可点的答卷。这一路青春志愿,坎坷精彩,行之不易。

为什么出发?

因为浇铸在灵魂里的信仰。18名志愿者来自国内教育、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还包括高校学生。他们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却甘愿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放下安稳与舒适,前往非洲从事志愿工作。面对或多或少的质疑,年轻人心怀坦荡。“志愿两个字,都是以心为基础。我做这个决定时,没有太复杂的考虑,只是单纯听从内心的呼唤,做有意义的事。”“时不我待。有些事如果现在不做,以后可能也不会做。”“做志愿者是我从小的梦想。现在长大有能力了,就应该用行动为梦想买单。”一群怀抱着火热青春梦想的年轻人毅然选择出发,他们坚信:行为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力量,青春就应该敢想敢做!

为什么坚持?

因为蕴藏在心中的热爱。抵毛稍事休整后,18名志愿者便火速到岗。15名汉语教学人员被分配到全国各区14所小学,直接承担起1-6年级逾千人的教学。语言文化、教学管理、观念磨合等方面是亟需志愿者去尽快适应、克服的问题。而且,由于毛国汉语师资紧张,志愿者工作流动性较大。有队员在一年之内连续更换了6所学校,几乎跑遍毛岛。至于课堂上,每位志愿者老师都攒下了一本“血泪史”。每天6个小时无缝隙连堂授课,铁打的老师,流水的1-6年级学生。这其中有辛苦。“课堂如战场,刚开始真的很难、很无助,而且大多数时候只能靠自己,天天筋疲力竭。”也有挫败。“已经掏心掏肺了,但孩子们永远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还有迷茫。“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些无法无天的‘小魔王’已经让我欲哭无泪,很绝望,觉得自己特别没用……”与此同时,3位被派往毛国财政部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志愿者工作也不容易。大到编写程序、完善更新现有应用,小到处理机器故障,悉数披挂上阵,亲力亲为。囿于部门内大多数工作人员缺乏最基本的电脑操作技能,所以3位志愿者身兼数职,程序员、维修工、电脑老师……一天到晚在财政大楼各层、各角落、各办公室间穿梭飞奔。

可是即便再苦再累,这群年轻人也没有想过放弃。“我热爱课堂,热爱孩子们。哪怕是一小点回应、一小点进步,我都由衷的高兴。再辛苦都值!”“那些拼命认真学习的孩子们,让我舍不得放弃。我愿意陪着他们每一个人慢慢成长!相信总会苦尽甘来!”“我在忙碌中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这是源源不断的动力。” 苦心人,天不负。学生们点点滴滴的进步,财政部同事的高度认可都为志愿者的坚持注入了一剂强心。还好没有放弃!一份近乎执着的热爱让这群年轻的志愿者面对艰难困苦,选择坚持,且愈加坚韧,茁壮成长。

为什么珍惜?

因为融化在血液里的荣誉。上千公里的距离让这些年轻人心里的祖国愈加清晰,身为中国人的荣誉感也愈加强烈。八月那场“A splash of Chinese Youth”主题活动,让毛里求斯人民感受到了中国发展的活力,也让这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大放异彩,深受好评!这是他们整整一个假期的心血结晶,从前期策划,到海报、台历、明信片、展板等原创设计,从幕后统筹到台前展示,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反复商讨、再三推敲。全力以赴是中国青年对促进中毛友谊的诚意;而精益求精是中国青年对志愿服务事业的态度。那天一曲《我相信》既展现了志愿者的风发意气,也唱出了内心的信仰和热爱。之后在全国12所小学的中国文化图片巡回展,也饱含了这群年轻人的理想与追求。过去三百多天的点滴付出和努力,都是他们对“平等、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的体会与践行。他们说“我珍惜自己的初心,珍惜内心深处的情怀。我为我的祖国骄傲,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青年志愿者自豪!

2014年,18名来自中国重庆的青年志愿者在毛里求斯开展志愿服务,致力于推动毛岛汉语教育事业的进步,弘扬中华文化,加深中毛人民的友好交往,并为两国友谊的发展做出贡献。一年的磨砺淬炼了18颗真诚美好的志愿之心,正闪闪发亮地证明着这个世界不仅有丛林法则,还有一种普世价值。这群年轻人有坚定的人生信仰,热爱人性与世界的美好,珍惜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与荣誉。他们踏实勇敢地行走在青春志愿之路上,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披荆斩棘,虽然哭过,痛过,苦过,却始终未忘初心,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他们愿作一颗美好的原子,穿越分子的尘埃,怀执念以树志愿形象,执理想以扬中华文化!志愿之路还长,而年轻的他们正在路上,渐行渐远!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