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教小朋友自己制作动画片 两次登上央视

01.06.2017  08:20

小朋友们在做动画短片的模型 受访者供图

一只小羊在河边喝水,遇到大灰狼的袭击,小羊奔跑回家求救,紧追不舍的大灰狼情急之下掉入了小羊设计的洞里,最终小羊获救了。”这是动画片《狼和小羊的故事》,令人想不到的是,这部动画片是由8个小朋友分工制作而成,而为这些孩子提供指导的就是张欢和他的团队。

木牛牛马儿童创想工场是张欢和同学从大学就开始的创业项目,如今,他们已经帮十万小朋友完成了制作动画片的梦想,他们的创意项目也两次登上央视。

教小朋友做动画片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张欢,是木牛牛马儿童创想工场主要创始人之一,而他创业的目标人群就是一群小孩子。

可以说我们的童年都是伴随着动画片成长起来的,当时的想法特别简单,就是希望重庆的小朋友也能做一部属于自己的动画片。”张欢想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创客”。

例如在制作动画片《狼和小羊的故事》时,老师会向孩子们讲一个绘本故事,让小朋友们了解故事里的角色,并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这些角色。然后,老师们再教孩子手工制作出动画所需的道具和场景。

张欢团队为小朋友们提供的是自己从头到尾动手制作动画片的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小朋友们不但要动手用软陶制作动漫模型,还要完成编剧写作、分镜绘画、手工制作、定格拍摄、配音表演一系列程序。

如今,2000多个小朋友每学期要参与完成100多部动画短片,而这些孩子最小的3岁,最大的也才12岁。

跑100多所学校推产品

木牛牛马儿童创想工场,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黎娟也是创始人之一,她说,这来自一个典故: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了一种名叫“木牛流马”的运输工具,使用它运送粮草节省了很多人力。取这名字背后的意义是:把一个很平凡普通的木头经过创造和设想,变成了一件很有用处和价值的东西。而孩子也是一样:看似一张白纸,涂上颜色就会被赋予新的意义和价值。在“n”和“l”不分的重庆,便直接叫作了“木牛牛马”。

一路走来,张欢和黎娟他们并不容易。揣着自己的项目,他们曾一家一家地跑学校,在外面发传单,给家长介绍……希望能够得到进入课堂的机会。“当别人对你说不的时候,心里挺难受的。

张欢和他的团队跑了100多所学校,终于说服了一所学校,让他们在试点班级上课,“上得很好,学生反映很好,通过这一个班,全校的学生都认可了,我们去了一次,第一次做招生,就收了80多个学生。

如今,从2013年起家的5人团队,到35人的全职团队,如今在重庆拥有15家教学中心,他们创造性地将动画制作引入到少儿美术培训中的做法,先后两次被央视报道。平台与美国赛凡娜艺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四川美院等工作室联合研发的儿童“DI创意美术课程”开创了新美育的教学之路。

张欢说,他们的目标是,以动画教育为载体,互联网为媒介,将儿童与创造力、个性化联结、衍生,引领“小创客产品时代”的到来,最终真正实现让孩子的“创想”成为生产力。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 谈书

原标题:他们教小朋友自己制作动画片 “创想”两次登上央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