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全国首个拿国务院津贴的美发专家 如今16岁女儿捧回全国大奖

19.06.2017  18:05

16岁的何烨捧得学生组全能金奖

慢新闻-重庆晚报消息,刚刚过去的父亲节,47岁的何先泽收到一份出人意料的礼物——16岁的女儿何烨在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商业服务业美发美容职业技能竞赛中,捧得学生组全能金奖。

这还不算。18日凌晨,结束比赛从北京赶回重庆的路上,沉浸在喜悦中的何先泽不确定地问了女儿一句,“真的想好了干这行?路还很长,很累,你怕吗?

不怕。”女儿的回答一如既往。

何先泽是重庆市五一技工学校高级实训指导教师。他是最早一批美发行业国家队的选手,全国首个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美发专家,也是全国美发行业第一个被命名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美发师。剪发剪成副教授,火遍全国的励志典范聂凤,就是他的弟子。

接班人

何烨是五一技工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一年级学生。跟何先泽其他亲传弟子一样,瘦型身材。去年,她主动要求入行以来,就跟师兄师姐们的生活节奏看齐,每天跑步、跳绳练体力,学英语、练形体,不上课的时候,就在工作室学习观摩,白天多数时间,几乎都是站着度过。 

实践操作更多是对着发模。偶尔,会拿同学、朋友的脑袋练手。首次参加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等单位举办的全国比赛,何先泽原本只是希望她见个世面,对成绩,压根没抱任何希望。 

结果有些出人意料。学生组三个项目的比赛,晚宴盘发、女士短发修剪、男士时尚发型,近百位国家级裁判及行业专家逐项打分,初出茅庐的何烨居然得了冠军。 

我们家的人手都比较巧,”何先泽私下揣测,这可能和天赋有关。往上,他的妈妈、姨妈、外公篾活都做得好;他这一辈,弟弟泥人捏得好,初中毕业跟他学美容美发,如今是国家一级美发师、重庆市优秀技能人才;女儿不说了,就连4岁的儿子,1岁多就自己理鲫鱼,从没卡过刺。 

但这只能说明你有吃这碗饭的基础,继续下去,更多的是难以想象的艰苦,你能坚持吗?”自从去年女儿主动要求入行以来,何先泽其实一直有点担心她打退堂鼓。 

不怕。”女儿的回答让他松了口气。 

女儿参加比赛时的发型,是何先泽几个月前给她设计的。因为她头发多而且厚,为了减轻这种厚重感,避免头重脚轻的感觉,何先泽为她设计了适合小姑娘的轻盈通透发型,因为设计时顺应了头发生长方向,平时洗后不用特别打理,长了稍稍修剪一下就行。 

脸是画,发型是画框,”因为耳濡目染,何烨从小就对这种神奇的“画框”充满好奇。美发师的苦,父亲忆苦思甜也讲过,不过在她看来,只要自己喜欢,那都不叫事。 

何先泽准备把女儿的奖杯、证书放在工作室保存,尽管在过去10多年,他通过讲座培训过很多美发师,亲手带出的徒弟中,10余人获得过国际大赛名次。其中,全国技术能手就有12人。但女儿对他事业的认可与投入,是最让一个父亲自豪的。   

发痴

当年因为入行,何先泽跟父母关系闹僵,多年不敢回家。“那时候,甚至在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家庭都不看好美发师这个职业。” 

何先泽是巴南区双河口镇人,父亲是邮递员,初中毕业,他也成为邮递员。因为常往街上一家美发店送电视报,对美发师的收入很是眼热。 

那时他每月工资50多元,而当地最好的美发师傅,每天的收入就能达到这个数。 

在父母强烈反对下,何先泽借了300元学费,开始跟师傅学艺。师傅其实也有点不懂他,好好的工作不要跑来当学徒,故意学费翻倍,就等他知难而退,免得后悔。结果,师傅失算了。 

跟后来的聂凤一样,那时学艺都是从洗发小弟、小妹起步。那些年摩丝、发蜡走红,定一次型就得好几天不乱,但洗起来费事,而且洗头的热水还得一瓶瓶去附近的老虎灶打。这可苦了洗头的,加上何先泽师傅业务好,每天要做好几十个业务,何先泽记忆中最初的苦,除了家人的反对,就是给人洗头洗烂的手。 

好容易熬到自己开业,更苦。邻近春节业务最好的时候,每天要做100多个头,常常是早中晚三顿并作一顿吃,实在顶不住了,最后是躺在店里的沙发上,徒弟把煮好的鸡蛋舀来喂他。这段日子留给他的后遗症是胃病,甚至影响到他现在工作室地点的选择——解放碑好吃街,工作晚了,也有吃的。 

而对于需要创意的美发行业,仅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是不够的,还得不断汲取新东西。上海、广州、北京,时尚业发达的城市,都得常去学习。只有充分实践经验的他那时才开始接触到理论,知道发型还要讲究层次、角度。听课听上瘾,1997年,考取高级美发师资格后,何先泽索性留在北京发展。 

钱挣得不少,每月上万,可也存不下来,赚了钱,转眼就拿去交各种培训费,日韩英美法……哪个国家的师傅来授课他都要交钱去听。何先泽自己统计了一下,从1994年系统学习美发至今,仅学习资料和培训投入就上百万元。“发痴”的名号便源于此。 

也就是在北漂的时候,妈妈前去探亲,看到儿子每天学艺的疯狂劲,才真正理解并且原谅他当年的擅自改行。 

所以,何先泽认为,女儿做这行的条件比他当年好。至少,观念变了,随着近年中国美发师在国际赛事上接连不断的亮眼表现,以及大批技术能手对工匠精神的传承,这一行在现在看来,不再是当年家长眼中的“不务正业”。 

小儿子灵巧的小手自己理鱼刺

传道

何先泽如今除了带学生,每月还要抽出时间,给各区县美容美发从业者讲课。 

5月24日,我们曾在解放碑何先泽的工作室,亲眼目睹了何大师的一课,开场便是,“我说得直接,你们要受得住哟。”   

来的都是资深美发师,好些还是各区县行业协会负责人。行业交流学习,多数人都精心捯饬了发型,这成为现成的教材。 

小卷显青春,有女人味,但作为职业女性,不妨拉直一点。还有,你头发细软,做卷容易受损……”这说的是彭水一位44岁的资深美发师。 

你的五官立体,但发色很重,强化了硬朗的一面,可以让发型更通透,颜色柔和点……”第二位被提出改进意见的,也是女士。 

黔江美容美发商会一位35岁男士的挑染发型得到基本好评,被赞特立独行,和五官相得益彰。“我一个月换了8种发型,头发都断了差不多一半,”这位发表获奖感言,“好评来之不易。” 

点评别人发型的何先泽发型看上去却很路人,完全没有美发从业者的范。“我现在的头发的都是学生随便练手的,”何先泽说。 

何先泽是2003年回到重庆的。当时,已经成名的他带选手参加各种比赛,“颁奖时,看不到重庆选手,难免遗憾。于是决定回来,为家乡培养点人才。 

最初几年是自己去区县,自掏腰包租个地方,挨家跑美发店,动员大家来听他讲课。到后来,见到成效,现在,区县很多美发师都会主动来主城,参加每月的学习交流。 

2012年,何先泽入编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管辖下的重庆五一技工学校,成为高级实训指导教师,需要教的学生,更多了。他还担任了第42届、43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中国国家队专家兼教练组组长,上月火遍全国的重庆妹子聂凤,就是他带出来的。

大师授课

传说

业界最津津乐道的是何先泽的传说,闭眼理发是其中之一。

曾经这么干过,但没传说中那么神。”何先泽告诉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早年当邮递员时,他养成凌晨3点多起床的习惯,并一直保持下来。白天工作时,偶尔会在不经意中闭上眼睛,之所以不会出错,手熟罢了,都是重复过千万次的动作。

还有他的装备。摄影记者最感兴趣的是他的工具包,断剪、打薄剪、滑剪、边角剪、弯剪、纹理剪……10多把,贵的一把上万元。之前有人拿他的工具开过玩笑——不是说高手可以不滞于物,到达无剑胜有剑的境界吗?拿什么剪刀不一样?

对此,何先泽的经验之谈是,三分手艺,七分工具,不好的工具剪出来的头发断面毛糙、容易开叉。武侠小说情节,此处不宜套用。 

装备最贵上万元

还有他的理论。一款发型做完,观者却见发不见人,一个劲给发型点赞,那就是发型师的失败。因为发型是为人提升形象的,而不是抢风头来的。 

学生眼中的他却没那么多传奇色彩,偶尔还要吐槽。今年春节,何先泽带家人、学生去广西自驾游一周。路上4天,当地美发店参观学习2天,剩下只有1天,是观光。 

大家都觉得跟我出去不好耍。”何先泽自己也知道,不过改不了。这些年因为忙,锻炼也少,他已经从一个可以横渡长江的健身达人,变成一个肚腩微凸的加班狂人。好在,女儿在他从事的工作中发现了乐趣,并且加入进来。

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路易 毕克勤

原标题:他是全国首个拿国务院津贴的美发专家 如今16岁女儿“子承父业"捧回全国大奖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