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师,两个年级,他留在这里17年 只为让山里孩子都能读书

20.04.2017  07:54

梅江小学许忠贵老师正在给同学们上课。 

当我第一次走进那大山深处的那所简陋的学校里,看到那只有一间破烂不堪的泥墙瓦房校舍时,真想扭头就走。但是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望着一个个淳朴的孩子时,我的心一下就软了,当即就毫不犹豫地留了下来……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一幕我却永远都不会忘记”。从此,许忠贵走上了教学之路,他成为了一名边远山区小学的代课教师,并且一干就是十七年。

燃灯小学作为梅江小学的一所村小,是梅江乃至全县最为偏僻的学校,坐落在燃灯山深处,离当时的梅江中心校有十多里路,条件极其艰苦。1988年,梅江小学十分差老师,特别是山区教师,条件艰苦,工资待遇极低,没人愿意到那里教书。

当时许忠贵刚高中毕业,踌躇满志还在重庆建筑队打工,听说学校要急聘一批代课教师,他便毅然卷起铺盖回来接受了学校的挑选,并且很乐意地到了梅江最边远的燃灯山那所村小。时光荏苒,如今许忠贵尽管没再从事教师行业(在主城务工),但当初的经历已然沉淀为他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一挑一背 老师校长双重身份十七年

许忠贵在梅江小学扮演着老师和校长的双重角色,这样的双重身份使得他不得不既要合理安排好课程,又要自己管好自己。

每学期开学的时候,受当时交通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为了能顺利开学,孩子们能按时上课,许忠贵在学生到校报名前,就要到梅江中心校领好课本,然后用箩筐装好,把装得满满的书本一步一步挑上山。

山路崎岖难走,碰上雨天更是泥泞湿滑,随时都有滑倒摔伤的危险。满筐的书本经常压得他连头都抬不起来,脖子和脊背更是又酸又肿,疼得直不起身来。当他走到学校时早已汗流浃背。他多么想坐下来好好歇息下,但是看到孩子们盼望新书的兴奋神情,他只有赶紧擦擦脸上的汗水,张罗着去给孩子们发新书。这一挑一背,就是整整十七年。

十七年来,每当遇上刮大风,教室的瓦片都会被吹掉不少。“山里风大,冬天冷,下雨屋漏,娃儿们无法安心读书。学校偏僻,资金少,请不来人修理。我便利用星期六、星期天的时间,买来材料,用塑料薄膜封住窗子,爬上房修补漏洞。我带的娃都是附近村里的,淳朴、善良。他们晓得我对他们的好,就更加努力的学习,这使我非常欣慰与感动。”许忠贵说。

复式教学 同一间教室不同年级上课

在代课的十七年中,许忠贵饱尝了其中的苦与酸。当时条件差,学校只有一间简陋的教室,一块黑板,十多张课桌,里面却坐着两个年级的学生,所以只能采用复式教学。

我以前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所以感到有些困难,但我并没有灰心,而是多学,多问,在不断摸索中来提高教学技能。我首先与学生和家长交流,了解娃儿以前的学习状况,然后根据实际,拟定一套复式教学的基本方法。以前只有一块黑板,两个年级的学生只能望着同一块黑板上课。后来我想方设法找来一块小黑板,让不同年级的学生背靠背坐着上课,这样效果稍好些。”许忠贵说。

一个年级上课,另一个年级就把要预习的内容或作业写在黑板上。而且上别的年级的课时要抓紧时间,不然没上课的学生就会等得不耐烦,因此上课前要精心去安排。

由于山区孩子在4—5岁时尚未接受过学前教育,就直接进入一年级学习。没有学习基础的学生给教师教学带来相当大的难度。这就要求老师在工作中需要有极大的耐心、细心和爱心。而这些,许忠贵都做到了。

早出晚归 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干农活

复式教学中,学生年级差距大,因此要想教好不同年级的学生,就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这使得许忠贵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每上完一堂课,他就趁下课时间抓紧改作业,中午也要边吃饭边批改作业。

学校在山上,许忠贵家在山脚。从家到学校有七八里山路,每天走得快也要1个小时左右。起初没安家时,他就在教室旁边的一间几平方米的瓦房里住了下来,许忠贵用山里的几根木头、绳子绑了一张床,用石头垒了一个灶台,就算是学校的办公室和教室宿舍,以及学校食堂了。

冬天天冷时,附近的男同学就会来和他挤在一起睡,这样会暖和一些;中午路远的同学会从家里带来米和菜或是剩饭菜,由许忠贵帮他们加热煮饭。

后来由于父母年老体衰,又添妻儿,为了家庭和教学两不误,他每天只有早出晚归,天刚蒙蒙亮就沿着崎岖的茅草小路奔向学校。无论刮风还是下雪,哪怕生病,许忠贵也要坚持按时到校,从来没有落下过学生们的一堂课。中午,许忠贵从家里带一点饭菜,和家远的学生一起凑合着吃。下午放学后,他要先把低年级较远的学生送回家后,才自己匆匆摸黑回家干农活。

许忠贵说:“当别人吃了晚饭在家看电视时,我还在坡上干活,干完活回家,还要继续备课和批改作业。十多年来,我难得有回时间看电视。

愧对家人 只愿让山里的孩子能读书

十七年中,许忠贵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他的妻子。特别是在自己有了孩子之后,父母上了年纪,家庭负担沉重,他微薄的代课费无济于事,是妻子含辛茹苦,一边担负起扶老携幼的重担,一边还要下地种田。有时她也会发发牢骚:“这么点钱,天天跑上跑下的,不知你是为了啥子呦?”许忠贵不好和她争辩,只好笑一笑说:“那些山上的孩子也要读书啊!

十七年间,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并没有远离许忠贵。一些不理解的人对他说:“你那点工资,就是不上课我们也不干!何况每天还要走那么远的路,现在哪儿不好挣钱?”也有好心人劝他说:“你有文化,到外面干,随便挣点生活费不成问题。”尽管如此,许忠贵还是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终身从事教学,让山里的孩子都能读书。

许忠贵的付出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好评。很多家长都对他感激不已,学生们毕业了依然会打电话问候他,还亲自登门看望他。

正当他开始嗅到桃李芬芳,倍感欣慰的时候,突然传来一个消息:2005年下期,政府要求撤并燃灯山村小。还只是山村代课教师的许忠贵,大哭了一场,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执教十七年的学校。离开了朝夕相处的孩子们,许忠贵的心情无法形容,但他没有怨恨,只是抹了一把眼泪,一如刚来时那样。卷着铺盖去重庆朝天门当了搬运工,别人的嘲笑、讥讽他全不在乎,他只是低着头,默默工作着。

■援助

十七年间,许忠贵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1989年,班上有一位离家十多里远的同学,名叫谢卫仁。他七岁失去了母亲,和六十多岁的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年老体迈,为了维持生活,只有捡楠竹枝来卖。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那个寒冷的冬天,他的父亲病倒了。第二天,谢卫仁很晚才到学校,一双赤着的脚冻得发紫。他怯生生地来到许忠贵身边说:“老师,我没得法子读书了。”看着他满脸泪痕,许忠贵的心也被揪痛了。

下午放学后,许忠贵就和谢卫仁一起回了家。许忠贵和谢卫仁的父亲一直谈到深夜,同时把身上仅有的5元钱给了他父亲。就这样谢卫仁又背着书包回到了学校,许忠贵把学校发的教学奖挤出来资助他读书,一直到小学毕业。而这样为学生垫付学费的例子还有很多,“没办法,那时候村里的学生都穷,我要是不垫付,他们就没办法上学了。”许忠贵如是说。

1998年,当时学校周围有几个劳改队,因此劳教干部的子女也来这个学校上学。当时许忠贵就遇上了一位叫宋星志的孩子。上低年级的时候还很听话,后来慢慢性格上就发生了变化:叛逆、经常顶嘴还打同学,上学的路上经常毁坏别人的东西。有一次他把别人未成熟的柿子摘了一大半。他父亲知道了,把他痛打了一顿。

当时许忠贵知道了,就跑去给他父亲说了许多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一些知识,并把宋星志带回了自己家教育。后来,许忠贵每天放学后都把他送回家中,对他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在宋星志读初中后,许忠贵也经常把他叫到家中开导。多少年过去了,当年的坏孩子已经在江津电厂上班,现在的他尊敬长辈,学会与人和睦相处,他和他父母还会经常打电话关心问候许忠贵,宋星志还坦言:“许老师不是亲生父亲,胜似亲生父亲。”让许忠贵感到很欣慰。许忠贵说,类似的孩子还有匡永攀等,在他的帮助下都取得了进步。

■独白 我亏欠家人太多太多

虽然有时觉得累一点,但我总觉得这是我当老师应该的,回想起这些年来,我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但对家庭的亏欠太多太多……自己的孩子没细心照顾,虽然在外打工,但很听话懂事。妻子也跟着我吃了很多苦,但从没有过多的责备。家中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也付出了很多很多,但她却从来没有怨言。家人的理解与支持让我非常感动。这些年的教育教学中,虽然我的教学没有精彩,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敬重与肯定。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以此来感谢党和人民的厚爱!

虽然环境变了,但许忠贵的质朴没有变,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执着、真诚的爱没有变。

他们这样评价许忠贵老师

每天上班他总是第一个赶到学校,上课充满激情,学生们都喜欢上他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许老师真正地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放寒暑假时,看到学校有垃圾,就会和值班老师一起打扫。

————梅江小学孙校长

老师是一个热心肠的人,班上有一位残疾孩子方俊东,不能行走的他只能靠父亲背着来上学。上厕所和微机课时就把他从一栋楼背到另栋楼。

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在汶川大地震时,学校震感强烈,许老师将班级的学生疏散到安全地带后,发现方俊东没有下来,立即不顾危险,跑回3楼教室,将他背下来。

———梅江小学王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