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 | 写下“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他,还为铜罐驿留下一首诗
据同茂大道416号
九龙坡区属先秦时期巴子国江州,
自古为成渝水路要冲,
文人墨客不绝于途,
留下诸多诗篇。
九龙滩及铜罐驿、白市驿等古驿站
为历代文人吟唱最多。
据考证,在明朝,区域内就有了“九龙滩”地名。
清乾隆《巴县志·建置之度外山川》记载:“滩在江心,有九石翘首若龙。”指的就是九龙滩。
不过,要追溯九龙坡风光,还得从古诗中寻找时光的痕迹。
朱嘉征为九龙滩写下第一首诗
时光回溯到明朝的某一天,恰值山城雨季,因为浪急,哗啦啦的水声老远就能听见。一位诗人乘船经过,亲眼目睹九龙滩之险,旋即写下了这样的诗句,题为《九龙滩》。据专家考证,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写九龙滩的诗歌。
曾经的九龙滩究竟是什么样子?
诗人又是在何种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
九龙坡区地方史研究者李辛华介绍,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朱嘉征之手。朱嘉征,浙江海宁人,字岷左,曾任推官(在州府掌司法事务的官员)。写诗之时,他正好逆水而行,被眼前咆哮的江水所震撼。
“曾经的九龙滩石壁如削,一巨型石坝延至江心,将滚滚而来的水流猛挤,惊涛拍岸,蔚为壮观。”李辛华说,《九龙滩》的首句“渝城日日雨,云乱无定所”,点明了诗人来渝时正值雨季,这时经过九龙滩,必然更能感受到此滩的险峻。
那么,九龙滩究竟在哪里?
据乾隆《巴县志·建置之度外山川》记载:“王坪山:智里一甲,城西南十一里。坪下岩高十余丈,镌有佛像,又镌有‘九龙滩古迹’五大字。滩在江心,有九石翘首若龙。”
据考证,王坪山即位于现九滨路龙凤寺北面的一个山头。1987年的全国文物普查中,考古人员在该山头一处临江的崖壁上发现了残存的刻痕,在认真查看周围地形地貌之后,确定此处正是九龙滩题刻所在处,而“翘首若龙”的九石早已因影响行船,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被炸掉。
在朱嘉征后,王尔鉴、张宗蔚、龙为霖等多位诗人都吟咏过九龙滩。其中,龙为霖对九龙滩用情最深,一共写了14首关于九龙滩的诗歌。有意思的是,在这位清代诗人笔下,九龙滩在险境之外,多了一份“江上轻风回燕子,池边细雨长鹅儿”的闲适与快乐。
(九龙滩题刻)
记者看到,如今的九龙滩题刻一带已修建成供居民健身、休闲的九滨路文化步道。崖壁上,重新镌刻的“九龙滩”三个大字饱满有力,面前的潺潺江水流向远方,“石立纷然怒”的险境早已不见踪影,而“江上轻风回燕子”的那份轻松仍在江边游人的笑声中延续。
古驿站成为诗人们的“心头好”
作为古代交通的重要载体,古驿站曾是无数文人墨客赞颂的对象。旧时,九龙坡区一带的驿站东有石桥铺,南有铜罐驿,西有走马场,北有白市驿。其中,因地处要道,铜罐驿、白市驿最为知名,成为历代诗人咏唱的重点。它们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铜罐驿古镇)
那是近500年前的一个春天,
明代诗人杨慎逆水行舟,
途经今九龙坡区铜罐驿镇,
用一首七言律诗,
展现了一幅十里长江的山水图。
铜罐驿
(明)杨慎
金剑山头寒雨歇,铜罐驿前朝望通。
天转山移回合异,春添江色浅深同。
巴农麦陇层云上,楚客枫林返照中。
水底鲤鱼长尺半,寄书好到锦亭东。
杨慎,何许人也?如果说“明朝四川唯一状元”这个头衔还不响亮的话,那么,小说《三国演义》开篇词作者的身份也许更具代表性——那首人们熟悉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正是出自杨慎所作的《廿一史弹词》,只是毛宗岗父子在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致使后人误以为是罗贯中所作。
“古时,铜罐驿和鱼洞驿、木洞驿并称重庆三大水驿站。铜罐驿地处长江北岸,明朝设为驿站,文人墨客时有赞颂,杨慎便是其中著名的一位。”李辛华介绍,嘉靖三年(1524年),杨慎因“大礼议”案被谪于云南永昌(今云南保山),投荒30余年,终老于戍所。杨慎存诗约2300首,《铜罐驿》就是其中的一首。
(铜罐驿古镇外的古驿道)
九龙坡区另一个知名的古驿站白市驿,也是诗人们的“心头好”。
白市驿自明清设驿站,商贾云集,素有“白日场”之称。在这里,至今流传着“二王”写诗的故事。
所谓“二王”,指的是清代巴县知县王尔鉴、重庆知府王梦庚。他们一前一后写了白市驿,风格却大为不同。
“用现代人的说法,王尔鉴的《自佛图关夜行白市驿》就是自我爆料。”李辛华说,王尔鉴喜欢在崖洞上题咏,这首诗讲的是有一次他出发去白市驿,却因为在佛图关的摩崖上刊刻诗词,耽误到暮色降临,只好猛赶五十里夜路,路上仆人嘲笑、轿夫嗔怪,但王尔鉴却悠闲地欣赏沿途风光。诗中“时断时续听溪声,若隐若现看云树”,就写出了他一路所见的美景和怡然自得的心境。
而王梦庚则在《白市驿》一诗中直书晴空下的古镇景色,一句“新涨渝江阔,晴阳远黛浓”,展现出雨过天晴后古镇的秀美。
原标题:写下“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他,还为铜罐驿留下一首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