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最美人大代表 | 中益乡人大代表贺剑飞:让村民地里不值钱的蔬菜成了抢手货

20.10.2020  07:51

开栏语:

2020年,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画上句号。

脱贫攻坚战取得的丰硕成果,其中也包括重庆市、区县、乡镇三级人大代表立足本职岗位,奋战基层一线,积极发挥作用的身影。

为展现脱贫路上的代表风采,今日起,上游新闻、重庆晨报将开设“脱贫攻坚最美人大代表”栏目,为你展开一幅幅人大代表的“战贫图景”。

贺剑飞走访

石柱自治县中益乡建峰村的村民们怎么都想不到,自己生活的这个小村,人气越来越旺,自家地里不值钱的蔬菜也成了抢手货。

几年前的建峰村,村民还守着自己地里的玉米、土豆发愁。作为乡人大代表、时任建峰村村委会主任的贺剑飞提出将弱项变强项的思路,带领村民们走出一条生态绿色发展之路。

打通发展通道

过去出村靠走路如今20分钟车程

建峰村属于典型的山区地貌,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森林覆盖率90%,山清水秀,奇峰突兀,与黄水仅仅一山之隔。

长期以来,这里的村民以种植黄连,以及玉米、土豆等农作物为主。

2013年,退伍返乡的贺剑飞当选为建峰村村委会主任。他发现,导致全村长期处于深度贫困的原因复杂,而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差、群众思想僵化等问题尤为突出。同时,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根深蒂固,阻止了建峰村发展的步伐,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又制约着引进外来产业路径。

建峰村是中益乡打通“大黄水”通道的重要路段。但多年以来,当地的村民要想把农产品运出去,基本靠“”。出行的道路只有那条石梯路,走到可以通车的地方,需2个多小时。

薄弱的基础设施条件,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时任建峰村村委会主任的贺剑飞也明白,全村人都期盼着发展,期待着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

2014年,在贺剑飞等人的多方奔走下,建峰村整合部门资金1700余万元,对全村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善。

最开始启动的就是,建峰村到万胜坝的一条村级道路。这条路修了9个月,而贺剑飞有6个月的时间都在工地上,跟进度、作协调、督质量。

几个月后,这条路的通行为村民带来了便捷。如今,只需要20分钟车程就可以到黄水,打通了与“大黄水”接轨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打通了建峰村发展的通道。

2015年以来,全村新建并硬化通达公路3.02公里,解决了制约本村发展的瓶颈。  

找准发展思路

发展乡村旅游不再是“天方夜谭

扶贫离不开产业。贺剑飞通过深入调研,认为建峰村的条件特殊,提出弱项变强项的思路。

希望有更多的人到我们这里,吃我们的生态蔬菜,听我们讲当地的故事。”贺剑飞常常和村里的干部一起,向群众宣传政策。当他给村民说起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想法时,很多村民认为,在这样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发展旅游完全就是“天方夜谭”。

2017年7月,中益乡被确定为深度贫困乡后,建峰村被列为民俗旅游项目建设重点区域。

建峰村发展旅游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村里与大风堡自然保护区接壤,山水、森林资源富集,具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同时,这里有土家山歌、薅草锣鼓、婚嫁说客、土家孝歌等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碓窝糍粑、石磨豆花,坛坛猪头肉等土家美食满院飘香。

经过反复研究,村里制定出了适合本村发展的生态绿色之路,全村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方向,以乡村旅游带动传统产业,以传统产业支撑乡村旅游。

2017年,在贺剑飞的带领下,全村开办农家乐5家,接待游客200余人次,当年,户均增收8000元,同时带动贫困户1户,每年固定分红2000元。同时,村民家的土特产也卖得火,这些让村民有了信心。

全村产业结构也进行了深度调整,把粮食作物转型经济作物,改变大面积种植传统低产低效作物的模式,结合乡村旅游,种植以生态保护、旅游观赏、效益增收于一体的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2200余亩。2019年,人均纯收入14312元,建峰村的绿水青山真正的变成金山银山。

这几年,随着交通的改善和宣传的深入,特别是夏季,有不少避暑游客慕名前来建峰村。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陈翔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