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教委以“研修转型”为抓手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14.07.2017  22:41

 

 

沙坪坝区教委准确把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以“研修转型”为重要抓手,努力提升全区教育教学水平。

一是强化示范,促进研课模式转型。为加强研修员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建构集备课、上课、观课、议课于一体的研课模式。2016年全体研修员开展“研修转型·研课开放周”活动覆盖所有学科。2017年对“研修转型·研课开放周”活动进行优化升级,高中地理、高中体育、小学音乐、小学美术、学前教育等9门学科研修员和学校骨干教师53人开展研课活动,效果良好。两次研课活动吸引了区内外中小学校长、教师近5000人次。在研课活动中,进修学院研发了评价标准,从上课和议课两个维度对研课小组进行评价;研修员研发了观课量表和议课标准,如“学本课堂效度观测工具”,包括《自主学习效度观测量表》《合作学习效度观测量表》《展评学习效度观测量表》,不断提升研课活动效果。

二是优化程序,促进视导形式转型。为强化研修员深入学校一线、深入教师群体开展业务指导,对研修员集体视导进行了优化规范,将常规视导和专题视导、学校视导和共同体视导有机结合,按照“集体下校——分散听课——个别指导——集中反馈”的操作程序,分部门或跨部门开展,每周一次。特别是集中反馈时,被视导学校行政班子全体到会听取反馈意见,并作表态发言。本学年,全体研修员深入一线,走进课堂,关注常态,聚焦问题,把学本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共视导共同体2次,视导学校190次;研修员(含非学科研修员)上公开课(含研课活动示范课)228节,人均4节,下校观课议课2227节,人均超过39节。

三是转化功能,促进研修论坛转型。为提升教学论坛的高度和效度,把论坛和微课题研究进行有机整合,强调论坛就是微课题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微课题研究的质量决定了论坛的高度和效度。确定论坛标准(模式):聚焦问题——提出方法——视频案例——微格分析。研修员立足自身岗位,以学期为周期,从“体系化、核心化、微型化”三个方面选题并开展微课题研究,同时对微课题实行“过程研究全程督导,成果展示(论坛)量化评比”的精细化管理,本学年全区共完成118个微课题研究任务,组织两次论坛,深化了对学本教学的研究。

四是深化内涵,促进教研方式转型。为提升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本学年着力开展了三类教研活动。开展跨区域教研,组织市级、跨区域专题教研活动63次,如高中历史组织了重庆、广西、哈尔滨三省市网络联合教研活动,高中地理举办了西南三省市地理联合教研活动,高中英语组织了互联网+高中英语教学研讨活动。开展共同体教研,12个学区共同体(教育集团)制度化、常态化开展联合教研活动,王小鸥名师工作室联合青木关中学成立“青木关中学政治学科发展中心研究小组”,中学第三学区共同体成立学科中心组,并制定《沙坪坝区中学第三学区共同体学科中心组建设方案》。开展专题教研,研修员结合自身专项课题,分学科、学段确定研究主题、试点学校与参研教师,15个学科共确定15个研究主题,学段上从初一到高三,内容上结合中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突出学本课堂的推广和应用,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可行性。

九龙坡区着力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
    一是抓专业培训,促应用普及。教育厅
重庆城市职院创新模式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立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