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似乎在此停止 朱沱一街之隔的两个世界

09.11.2015  09:04

码头阶梯上的大树。

朱沱老码头。

码头上的石门。

老巷子里的居民。

老巷子里的破旧建筑。

一户人家的后院。

老巷子的老人和狗。喧嚣背后的朱沱老街拾影,本组图拍摄于今年6月底。 记者 张梁 摄

本报讯 (记者 张梁)一街之隔,两个世界。初到朱沱,这里的街道和其他场镇似乎没什么区别,车辆在水泥路面上川流不息,带起阵阵尘土,不时因为横穿公路的行人慢下来。

道路两边是统一样式四方形水泥房屋。当然,抬头望,这里有更多高层建筑,同样也是四方形钢筋混凝土建筑。

从长江边码头开始,沿着一道长长石梯拾阶而上,我们慢慢走入另一个世界,一草一木似乎都一如一百年前。时间似乎在此停滞。

站在码头上就看望见下游的松溉古镇,不少人却不知道,朱沱的高楼背后,也有这么一大片与之相比似乎并不逊色老街。

石阶尽头有一株粗大的黄角兰。码头边乘凉的一位居民说,她还小时,这棵树就在这里了,而今她50多了,这棵树还在这里。

黄角兰背后有一扇石门,旧时还可以关闭。穿过石门,是一大片青石板铺就的小巷,按照两边房屋的门牌号,分明被命名为“解放路”、“新民路”、“共和路”、“三益号”、“上升街”等,无疑不显示着浓重历史印迹。解放路上一户民居墙壁上,用红色繁体大字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一些居民们说,这还是解放初期刷的标语。

来到上升街,街如其名,是一道长长的石梯,步步“上升”。街道两边有部分房屋似乎很久没人住了,一些藤类植物从两扇木门中间探出头。

巷子很狭窄,仅可步行通过。尽管这片区域和主干道真的只隔了一排老房子,居住在这片古镇居民在两边的居民要整修房屋,需要先用车、船将建材运到码头,再用马运到巷子里面。

码头上,两位工人提起袋装水泥的两端,抛到一匹马身上,如此再三,再一拍马屁股,这匹马就自己来到码头前的石阶前,一步一步向上爬,再顺着小巷来到一户人家。从门上的标语来看,这里几十年前曾是当地供销社的仓库,而今居住在此的主人计划进行翻修。所有的建材都必须通过马运进来。

来给马儿拍张照。”一位牵马的工人坚持,“它每天爬上爬下辛苦了”。

对面,几位老邻居坐在一起,讨论起巷子的历史。“几百年了吧?”一位居民说,她自家的木制房屋都有一百多年历史了。一条土狗躺在门口,打起了瞌睡。

中午时分,三三两两的居民搬着凳子坐在门口,一边摘菜,一边聊起了家常。整个巷子显得清幽而恬静。

望向巷子的尽头,很远的地方矗立着一栋高层建筑。那是另一个世界。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