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定位,清晰思路,加快基层单位转型发展

01.07.2016  02:22




  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转型发展背景转型发展是适应新时期国家改革发展战略的需要。我们经过37年的办学积累和实践,已经拥有承担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助力全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推动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及产业发展需要的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也已经完全具备了开放大学的基本条件。但想要真正成为具有一流水平的特色新型大学,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管是在政策层面、环境方面,还是在教育发展趋势和要求方面,都需要适应新形势,立足新起点,推动转型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改革时期,中央直面改革深水区的利益调整,各项改革如火如荼,改革节奏非常迅速。这种改革潮流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而全面转型发展也正是目前电大系统的新常态。在产业结构调整、国家治理方式转变的背景下,很多问题都迎面而来,要破解生存环境的变化和形势发展所带来的冲击,破除办学体制、办学格局、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办学主体等方面的不适应性,只有推动全面转型发展。
  转型发展是国家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进程,远程教育领域呈现出需求不断增长和急剧变化的趋势,远程开放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产物。同时,学习者需求呈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趋势,促使现代远程教育市场的功能性定位越来越高,对举办远程教育的实体———广播电视大学带来诸多挑战。因此,为谋求更好的生存空间,推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转型发展迫在眉睫,时不我待。尽管上海、北京、广东、江苏、云南和中央电大“5+1”的试点之后,教育部暂时停止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的探索和实践,但教育部仍在推动这项改革,不仅明确提出要“推动开放大学系统建设”和“实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转型升级”,今年初还下发了《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面对新形势下发展政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紧跟教育领域改革步伐,推动电大系统的转型发展、转型升级。
  转型发展是电大系统历史使命演进的需要。继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后,《纲要》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又都明确要求“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这就明确了现代远程教育、继续教育在推进学习型社会构建中的历史使命。学习型社会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济社会中多个建设主体共同参与完成。作为专门从事开放远程教育、继续教育事业的广播电视大学应在学习型社会构建中如何进行角色定位,发挥独特的功能作用,是一个现实且关键的问题,并将成为影响学习型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如今的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发展并不平衡,由于体制机制等因素障碍,办学优势和功能逐渐弱化,办学能力有所分化。在此情况下,重新定位,主动思考转型发展思路,探索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的新模式,逐步建立起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开放、合作的终身教育体系,是完成学习型社会建设使命,推动教育领域改革和发展的不二选择。
  转型发展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地方既是学校生长的土壤,又是自身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源泉,服务地方是我们办学的基本功能。而且,学校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各基层电大要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依托区域经济产业优势,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道路,从而更好地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事实上,只有充分了解所在服务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市场类型、人才需求等状况,与当地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社区等建立稳定、互利的长效沟通机制,加强合作交流,及时跟踪调查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需求情况,才能构建出适合未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学校要主动适应国家发展大局和战略调整,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创新发展,要及早谋划、主动担当、发挥优势,成为助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科技引擎”和“人才高地”。
  以上种种,都让我们深刻地感知到,无论是国家层面、省级电大层面,还是系统各基层电大层面,都不能将转型发展问题只停留在思路上,更不能对转型发展没有思考、没有认识,需要做的是要真正在转型发展中行动起来,踏踏实实地把转型发展工作做好。
  全市电大系统转型发展转向哪里对于全市电大系统而言,我们处在转型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需要明确的是,建设并办好开放大学,探索开放大学办学模式,是我们推进转型发展的新起点,也是转型发展的目标,是教育发展新常态下深入推进广播电视大学及其系统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在这个目标之下,我们还要明确两点。
  首先,成为具有现代大学特质的实体化办学体系。总的来说,实现广播电视整体转型发展,就是以聚焦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推进开放大学建设为主线,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多元化发展思路和措施,夯实办学基础,提升办学实力,扩大社会影响力,赢得社会尊重,办有尊严的教育。换句话说,扎实推进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整体转型发展,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开放大学建设成为“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形成一个真正的现代大学主体下的实体化办学体系。这显然也是教育部对今后电大转型发展的要求。当然,这个新的实体化办学体系并不就是由我们38个区县内的45所电大分校、工作站和行业学院直接转型升级而来,很多旧元素要出去,很多新元素要进来,从而在“”与“”的平衡中形成一个覆盖全市的互联互通的新办学网络。
  其次,成为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电大教育是最接地气的教育,是与社会需求最为接近的教育,是百姓身边的大学。基层单位要增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度,主动跟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与思路,努力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各个基层单位要探索新型的办学体系构建,就是要努力去强化区县政府(主管部门)对电大分校、工作站在当地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作用、规划,要根植产业发展和地方需要,探索共建行业急需的相关专业、资源建设共享、人才交流合作的基层办学模式,真正形成政行企校协同发展,实现供需有效对接,从而不断地增强自身办学特色,形成竞争优势。
  如何实现全市电大系统的整体转型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为我们推进电大系统整体转型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结合筹建开放大学过程中的现实工作和系统各单位的办学基础能力,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理念再造,形成系统上下联动。在电大系统转型过程中,理想状态下的全新的开放大学体系可能很难短时间建成,办学系统的状况则可能更加趋于松散。近年来,随着地方利益的演化,教育资源不断被整合,电大系统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面对转型,可能一些系统基层单位甚至显得有些无所适从,跟不上节奏。事实上,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升级,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其价值理念是促使系统各个成员形成新的利益共同体,并在此基础上促进系统的整体良性发展。因此,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整体转型为开放大学体系的过程中,要形成思想上的认知,理念上的共识,特别是就以质量保障体系为主线来落实人才培养达成共识和一致。同时,电大系统整体转型发展要以打造系统协同能力为核心。系统建设要力克短板效应,只有各级电大都强大了,电大系统才能真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希望系统各个基层单位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充分认识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坚定转型发展的信心,为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加强基层单位间的沟通、交流,分享试点工作经验,充分发挥在基础设施、教学资源、支持服务、学术研究、师资队伍等方面形成系统的协同能力,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品牌共创”的新系统。
  二是创新机制,谋求优势特色发展。在开放大学背景下,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对其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系统重构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一方面,新的开放大学体系要在现有电大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重构,其管理体制既要充分考虑现在的实际情况,也要进行突破和创新。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体多元三融合”的办学模式,鼓励在坚守办学本分的前提下,多元化合作,多形式办教育,多途径谋发展。各基层电大按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对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科学确定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分类发展、特色发展,提高适应社会对教育需求变化的能力、提升服务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的能力。要通过进一步改革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建立根据社会需求、自身能力和行业指导自主建设新专业的机制;集中资源建设好社会有需求、办学有基础的专业(群),逐步提高特色优势专业集中度;进一步创新多元化发展思路,加快办学实体改革发展步伐,立足于现有的发展基础开展多种经营,通过合作协议等方式开展与其他非教育产业的行业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合作培养等,增强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另一方面,我们尊重电大系统发展不平衡的事实,并用多种方式培育基层单位的办学能力。当然,各基层电大也要切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打造坚实的发展基础,这是安身立命之本。同时,市电大以转型发展为契机,将继续积极探索并逐步实行对基层电大的动态建设、动态管理机制,落实“准入退出”机制,助推重庆开放大学建设。我们的目的在于加快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增强系统凝聚力,保证系统有序高效运转。
  三是协同发展,强化多元支持保障。推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向开放大学的转型,已经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得到广泛的关注。可以说,推进开放大学发展已经进入了国家的制度轨道。学校已经向市教委提交了重庆市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中涉及“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建设重庆开放大学”的专题调研报告和学校 “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力争为全市电大系统转型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希望各基层电大积极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培育合作办学支持联盟,建立政行企校沟通的全面系统、深度合作的共同体,强化多元支持保障。(本文有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