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大足石刻顽皮的样子吗?
重庆日报微信公众号消息,重庆有个神奇的地方,这里有五万多尊雕像,漫山遍野,看得你眼花缭乱又欲罢不能。
这里是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的代表,被称为“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早在1999年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个地方就是闻名天下的大足石刻。
六一儿童节了,那些沉默了上千年的石刻一下子顽皮起来。
本期文物有话说,日报君走进大足石刻,听听它们到底要说些啥。
毗卢道场的小石狮
要工作,也要生活。
说到石狮,你可能会想到这个样子的:
但石狮也不一定要高大威猛嘛,反差萌更迷人啊。比如这样的:
这只小狮子住在宝顶山上的一座石窟里,它的工作是为菩萨托座。
这座石窟叫毗卢道场,里面有毗卢遮那佛为众弟子讲经说法的组雕。
在这里,有不少顽皮的小狮子,托举着菩萨的莲花座。
除了刚才那个“大力士”,还有这位边上班边跳舞的。
以及这位要睡着了的:
你有没有发现,这三只小狮子把生活和工作平衡得很好?
其实,狮子们托的佛像,是毗卢佛的化身像。整个石窟造像雕刻技法纯熟洗炼,人物形态俊美端庄,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工匠在雕刻小狮子时就调皮了起来。
护法神龛的老虎
笑里藏刀懂不懂?
在宝顶山石刻2号窟中的“护法神龛”里,一排排金刚们怒目圆睁守护着这片土地。
可是那最右边的像爪子的东西是什么?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长刘贤高告诉我们,这是一只凶猛的老虎:
简直 虎视眈眈 、 笑里藏刀 。太可怕了有没有?简直像熊猫一样可怕啊!
等等,一只老虎为什么长得像熊猫呢?
刘贤高说,在古代这里是一座道场,道场的入口就在此处。这只老虎和护法神的功能一样,都是让众人一进来就有被震慑的感觉。(设计师你想多了)
至于老虎为什么长得像熊猫,有一种说法是:当时这一带少有老虎,但熊猫多,工匠们就参考熊猫雕了一只老虎⋯
报父母恩重经变相
不要长大了才发现爸妈的好。
你有没有这种感受:小时候,总是和父母对抗,长大了,才发现他们的好。
如果你还没有发现,可以去大足宝顶山上看看“报父母恩重经变相”。它一共有10组造像,讲述了孩子从出生到结婚,再到离家等人生过程中父母的恩德。
其中有一个场景表现了人人都干过的一件“坏事”:
这是什么?尿床啊,不要说你没干过哈。
那怎么办呢?这位妈妈就把宝宝抱到床沿继续把尿,自己睡到被宝宝尿湿的地方,宝宝枕着妈妈的手臂睡着了。
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长刘贤高介绍,这个场景叫“推干就湿恩”,
“母睡湿儿睡干的情况古时在民间很常见,表现出母亲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关怀。”
再尿床的孩子,长大了也要离开父母。想想自己的第一次远行吧,大概和“远行忆念恩”这组场景差不多:
少年背着行囊要去闯天下了,妈妈忍不住唠叨。爸爸呢,小心碰碰老婆的手臂叫她别说了。妈妈转过头来,满脸的不服气⋯⋯
从古至今,天下的父母大概都是如此吧。正是因为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刻画得无比细腻,“报父母恩重经变相”成为了反映宋代民间家庭生活的精湛艺术品。
凭栏观戏图
戏院里的艺术人生
在古代的大戏院看戏,是什么样的体验?
大概也有捣蛋鬼吹口哨:
熊孩子爬栏杆:
这是大足石刻博物馆内的一套凭栏观戏图,这套图刻在一座宋墓的侧壁,讲述了一对夫妻请自己的亲朋好友观戏的情景。每位观戏者的表情都很接地气。
墓葬时间大约是南宋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考古学家无从猜测墓主人的身份,但主人是超级戏迷,这一定是没错的。
镇墓神将
拍抖音,我是认真的。
“我手拿流星弯月刀,喊着响亮的口号,前方何人报上名,有能耐你别跑⋯⋯”最近,抖音流行起小沈阳这首神曲,网友们大开脑洞,跳出了各自的境界。
但有人早就会跳了,不管你们怎么拼都拼不过,毕竟人家身份在那里。他就是大足石刻博物馆里的这位门将。
这是一座宋墓里面的门神,也称镇墓神将。他的表情有点欢喜,也有点焦虑。手里那把流星弯月刀,一耍就是几个世纪。第一眼看到他时我们严重怀疑,这首歌是为他量身定制的。
“当时这座墓葬进墓门两侧就有四位门神,一边两位,造型都很萌。”
博物馆专家说,镇墓神将不一定都是凶巴巴的,大家可以到各地的博物馆看看,这种萌萌哒的门神还不少哦。
原标题:你见过大足石刻顽皮的样子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