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供销社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30.08.2016  13:32
      自中发〔2015〕11号文件颁布实施以来,重庆市供销合作社狠抓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全系统实现网上销售额14.38亿元,同比增长274.5%。但在推进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经过深入调研和思考,我们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一、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电商挑战农村传统的交易模式,农民“触网”意识不强。长期以来农民已习惯于当面交易和实体店购买模式,对“网络购物”普遍陌生,且缺乏安全感,存在较多不信任。此外,农村老龄化相对较高,不平衡的年龄结构使农村地区对电商接受度不高。二是农村物流网络不发达,配送成本高。农村网购客户比较分散,订单密度比较小,送件上门成本高。  三是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匮乏。主要是缺少电商的基础平台和电商软件的建设和维护、采集和发布乃至农业市场行情的分析等系列的专业人才。四是参与主体热情度不高。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存在成本高、资金周转慢、回报率低、订单量不固定、经营风险大等不利因素,因而企业、农户参与热情不高。
      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是加强电商平台建设,促进平台推广应用。对系统内现有的平台功能进行改造,促进电商应用。将“电脑端+手机浏览器端+微信”三合一;线下门店将“订货+进销存+收银+泛金融”四合一,且共用一个管理后台,录入一次数据,数据自动同步,包括金融服务商在内都可以随时查看个体户真实流水,提高经营生命力的同时,还降低了人力资源维护工作量。结合B2B、B2C、O2O等电商模式改进网群管理系统,以满足商户供应加盟、线上策划线下配送等业务活动的需要。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溯源。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数据挖掘,实施精准营销服务,粘合用户,增强平台对“人”的聚合力。   
      二是发展“个体物流”模式,解决农村电商物流难题。在城市每个小区或村(社区)找1-2名长期在家的居民和村民,做该小区或村代理员,负责从上一级物流站点取件、送件,代收代发快递,同时负责售后服务。整合村民私家车、发挥自提、送货上门等物流功能,实现“后备箱工程”效用,促进农产品销售同时解决物流末端送货取货问题。         
      三是注重政府引导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农户、网络、政府、企业诸要素缺一不可,必须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要素积极性,形成合力。充分地利用和发挥当地已经形成的各种优势,加大力度吸引外部资源,拓宽合作渠道;引导电商企业合理制定相关准入门槛,在资金方面扶持,使缺乏资金的网商融入进来,从而实现共赢。继续加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农村电商的金融支持力度,制定合理而有效的贷款和帮扶政策,重点解决中小电商的发展难题和起步时遇到的瓶颈。
      四是组建电商协会,开展多种新型服务。成立企业电商协会,有效搭建政府与企业沟通;成立城镇消费者电商协会,对电商发展提供保障,参与或组织对商品或服务的监督、检查,为消费者带来更大经济社会效益;成立农村村民电商协会,吸纳村民会员,制定培训方案,集中培训电商业务,要求会员严格自律,保证产品质量,帮助会员销售自家生产产品。
      五是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聘请电子商务专家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专家,提供咨询服务。加强电子商务工作人员培训,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的普及力度,重点培训电子商务全过程实务操作,打造一支为电子商务产业服务的专业队伍。面向村级网点服务人员开展电商知识、实操技能、网上开店等业务培训。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