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当心下肢血管“中风”

26.03.2017  14:53

3月26日上午,家住重庆南岸区的72岁的张婆婆因左小腿突然疼痛且逐渐发紫,家人将其送往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后,被确诊为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急诊介入取栓手术,为张婆婆保住了腿,避免了截肢的危险。

今年72岁的张婆婆,患有高血压、心脏房颤多年,25日晚,张婆婆突然左小腿疼痛、发胀、发凉,26日一早家人便将其送往新桥医院急诊就诊。医生检查发现张婆婆的左下肢已经发紫,末端脚趾皮肤组织已有坏死迹象,是典型的动脉栓塞导致的。医院立即启动血管介入“绿色通道”,通过下肢血管介入手术,两小时内为张婆婆取出了左小腿内的血栓,让血管血流恢复畅通。

新桥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龚自力副介绍,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是介入血管外科常见急症,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疼痛、肢体苍白、无脉、感觉和运动障碍等。具有起病突然、发展迅速的特点。而春季昼夜温差悬殊,低气压、高湿度,都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造成小动脉血管的持续痉挛,使得血压骤然上升。早晨和夜间是一天中最寒冷的时刻,老人也最容易在这两个时间导致腿部血管“中风”的发生。

龚自力副教授指出,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早期诊断、尽早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6小时内是治疗的最佳时间窗,如不及时处理常会导致肢体缺血、坏死,严重时可以导致截肢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据了解,新桥医院已在重庆开通“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治疗绿色通道”,在春寒料峭的天气里仅一周时间就已接诊10例此类患者。专家提醒,像张婆婆这样的患者,一定要注意监测血压,日常饮食清淡,“倒春寒”天气里要注意保暖,如果下肢突发麻木、疼痛、发凉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前往医院就诊,避免误诊漏诊。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