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倡议成渝铁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28.07.2017  20:13

将成渝铁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异想天开吗?这两天,一条“成渝铁路”申遗的倡议书引发各方关注,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采访了发帖者,并咨询了重庆市文物管理局,了解了相关情况。

志愿者倡议成渝铁路申遗

7月27日凌晨,一篇六千多字的长贴《成渝铁路申遗倡议书》在各大网站、论坛发出,发帖者是一群文物保护志愿者,此次发帖的主题只有一个:支持成渝铁路申请世界铁路文化遗产。

倡议书》表达了将成渝铁路保护申遗的强烈愿望,称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已经有了三条铁路,而我国有那么多铁路以及52个世界遗产,目前 “却没有一个属于中国铁路”,所以要呼吁。贴文还用大篇幅讲述了成渝铁路的文化和历史,并希望成渝铁路成为国家及全世界铁路工业文化遗产,永久保留下来。

志愿者在成渝铁路的绿皮车前合影

对于这样一篇帖子,有网友表示支持和赞成,有人认为应该更理性地看待,也有人说这有些异想天开。

世界遗产中没有中国铁路

贴文称,这次成渝铁路申遗倡议由重庆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队与重庆母城文化保护与发展志愿者联盟共同发起。28日、29日,记者采访了主要的发起者、重庆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吴元兵(冰哥)、李雄等人,他们讲述了自己提出倡议的几大理由。

翻开《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给成渝铁路申遗的愿望就愈发强烈!”李雄介绍,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已经录入了三条铁路线,而我国目前已拥有世界遗产52个,居世界第二位。但这些幸运儿中,却没有一个席位属于中国铁路。

近年来,中国的铁路遗产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术界、文物保护界以及民间组织的关注。许多火车迷不远万里,纵横华夏大地,拍摄和体验他们心中美丽的老铁路线。成渝铁路线所拥有的独特历史及技术价值,也被许多研究者和爱好者津津乐道。

成渝铁路 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干线,也 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 ,1950年6月开工,1952年7月建成通车,全长505公里。“自古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从某种意义上说,修建成渝铁路更是川渝人民心中埋藏了多年的夙愿,是新中国圆了川渝人半个世纪的铁路梦”。

至今,成渝铁路仍是联系成都与重庆及其所辐射地区的重要交通干线。

李雄、吴元兵等人还提议发展绿皮火车的文化旅游产业,将绿皮火车打造成怀旧风情之旅,并进一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火车文化,“绿皮火车总是令人感怀,曾经主要的交通工具,无论东西南北,还是春秋冬夏。

目前,随着高铁的开通及推广,绿皮火车“实用功能逐渐减退,其文化意义逐渐增强”,并不断出现在大量文学影视作品中,志愿者称其“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寓意,承载的东西令很多现代人着迷。

文物管理局:申遗可行性待商榷

27日下午,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就“成渝铁路申遗”一事向重庆市文物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咨询。工作人员表示,申遗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只有符合世界遗产委员会执行的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记者在网上搜索后了解到,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 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6、 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该工作人员还介绍, 重庆市的文物 保护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正在准备申遗的有两处 ,一是合川钓鱼城,一是涪陵水下博物馆。申遗需要走相应程序,需要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成渝铁路申遗,有无条件申请?如何申请和保护?究竟可行还是不可行?对此,文物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一切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志愿者在成渝铁路的绿皮车前留影

网友评论》

创意好 需科学分析

@行夫老街:创意很好

@老街群的竹林:成渝铁路要想申遗,可以开旅游专列,车上设卧铺、餐车、酒吧、茶馆,让成渝两地老市民体验坐绿皮火车味道。

@陶灵老街:我认为,像申遗这种倡议应该科学地分析,行与不行,不能只站在自我的角度。

@泊客风雪夜归人:500公里长,怎么保护?拉铁丝网?原来的车站职工、巡道工又变身文保队员和景区员工?

志愿者说》

申遗任重而道远

小龙坎铁路,在申请市级文物了。我觉得对于成渝铁路,我们也该行动起来。”吴元兵说,这些年,他和一大批的文保志愿者接触,对成渝铁路有更多、更深的了解,也希望能发出一声呐喊,更好地保护成渝铁路。

他也深知这条申遗之路“任重而道远”,绝非一蹴而就的事,“你可以说我们的想法很异想天开,但能够因此引起关注,呼吁更多的人加入保护、申遗的行列中来,也是好事一件。”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张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