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南:建立健全脱贫巩固提升机制(《重庆扶贫专报》第83期)

24.11.2018  10:04

  为确保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巴南区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进一步建立完善宣传培训、结对帮扶、政策保障、产业扶持和督查考核“五大机制”,着力在扶“志”、扶“助”、扶“准”、扶“业”、扶“评”上狠下功夫,抓好政策落实落地,确保扶贫对象真正受益。

  一、健全宣传培训机制,在扶“志”上下功夫。一是抓好贫困户技能培训。举办蔬菜种植、渔业养殖及社区保洁、家政服务等专技培训500余人次。二是抓好脱贫主题宣传。组建十九大精神“进农村”宣讲分队、“百姓名嘴”宣讲员,依托梦想课堂、院坝会、文化大院等宣传阵地,开展脱贫攻坚主题宣传300多场。三是抓好典型示范宣传。建立“道德典型资源库”,开展“奋斗的人生最幸福”身边榜样先进事迹专场报告会25场,成功推荐“接龙蜜柚”入选重庆广电集团(总台)重庆之声、重庆电视台“广告精准扶贫”项目。

  二、健全结对帮扶机制,在扶“助”上下功夫。一是建立领导帮扶机制。组建区级扶贫集团,由区领导带领75个区级单位,结对帮扶贫困村及其所在镇;20名区领导包干负责20个镇街脱贫攻坚。二是建立驻村帮扶机制。遴选5名副处级、10名正科级干部派驻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驻村帮扶持续到2020年。三是建立干部结对帮扶机制。5000多名区镇村社干部,与所有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持续开展跟踪帮扶。四是建立社会力量帮扶机制。基层商会、致富带头人、项目业主组建自愿帮扶团,累计捐款1030万元,专项用于脱贫攻坚公益事业。五是建立教育帮扶机制。安排城区优质学校与贫困村所在镇学校进行结对帮扶,互派支教教师16名、顶岗教师21名。六是建立就业帮扶机制。开展就业帮扶精准对接会,开发精准扶贫公益性岗位,解决492名贫困人口就业。

  三、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在扶“准”上下功夫。一是危房改造应改尽改。全覆盖开展44376户农村危房摸排鉴定和分类分户建档造册,将符合改造条件的困难对象全部纳入改造范围。2018年筹集1亿多元,实施农村4类重点对象D级危房改造3060户。二是基本医疗应保尽保。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实施大病集中救治,建立重病兜底保障机制,强化慢病签约服务,加强救助资助,着力控制自付比例。三是义务教育应助尽助。落实贫困学生资助资金570.9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学生7206人次。四是安全饮水应保尽保。全覆盖排查农村安全饮水,投资342.7万元实施贫困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4452人安全饮水保障。

  四、健全产业扶持机制,在扶“业”上下功夫。一是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每年安排1000万元产业补助资金支持贫困村产业发展,每个贫困村均已培育成型2-3个特色主导产业,引进和培育农业公司和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水果、优质粮油、生态渔业等产业近1万亩,固定或季节性覆盖和带动贫困户1200余人。二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每年安排3000多万元补助资金用于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股权化改革,直接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带动贫困户就业。三是创新特色扶贫产业。依托巴南区养蜂协会、巴南区养蜂主题公园项目,按照统一培训、统一收购模式,带动贫困户养蜂,培育特色养蜂业,长期持续带动贫困户增收。四是有机融入乡村振兴。将5个贫困村和5个区级贫困村纳入乡村振兴及脱贫攻坚重点示范村,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优先振兴,重点是在产业政策扶持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上优先予以安排。五是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建立100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今年第三季度放贷86户377万元。

  五、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在扶“评”上下功夫。一是建立专项督查机制。组建督查组,分片区开展脱贫攻坚常态化督查,重点检查问题清单、整改台账、减贫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未脱贫贫困人口帮扶政策落实情况。二是建立工作责任机制。区委、区政府与各镇街签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书”,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与各镇街签订“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承诺书”,各镇街与辖区村居签订责任书和承诺书,确保工作责任层层压实。三是建立巡察机制。将扶贫领域纳入巴南区委巡察的重点内容,2018年对贫困村、扶贫项目资金开展重点巡察。四是建立专项核查机制。针对性开展低保、五保、扶贫资金享受等专项核查,开展社会经济组织骗取扶贫财政补贴问题专项治理。五是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对扶贫工作落实主体责任不力,对扶贫工作考核名次靠后的,严肃追究有关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责任。

  

(根据巴南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材料整理)

 

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