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丨78岁的“抗战英雄”—綦江船闸至今滴水不漏 葛洲坝也来“偷师”

03.07.2017  18:46

慢新闻-重庆晚报消息,昨日,綦江区城边,綦河岸边的綦江船闸站。綦河穿綦江城而过,时值涨水季节,站长张廷洪行走在船闸巡查水位变化,他脚踩青石,有些被河水冲刷得很干净,石与石之间的水泥沟缝清晰可见。

綦河船闸站,站长张廷洪行走在船闸门上巡查水位变化

很难理解,这些石头在船闸站已存在78年,迄今未发生穿水等质量问题。现在,在綦河干流及支流,用这种技法砌筑的船闸站保留着11座。

航拍綦河船闸站

当年,我们的祖辈为啥要如此严谨地砌筑船闸?重庆境内,河流不少,咋偏相中綦河建船闸?建11座船闸,背后是啥原因?

就一系列疑惑,张廷洪透露神秘的冰山一角,78年前,砌筑工人清洗条石时像洗锅那样用竹刷把将石面清理干净,砌筑砂浆采用了从美国进口的水泥为原料之一。

诺,这些沟缝一滴水都没漏!”他指着脚下一块条石说,很是自豪。

船闸的石材已经使用78年,迄今未发生穿水等质量问题

葛洲坝

在国内水利枢纽工程史上,葛洲坝水利枢纽是长江干流上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船闸同样知名,36年前建成投用。

很多人不知道,葛洲坝船闸的通航设计理念及相关技术规范,居然师承78年前建成的綦河船闸。

航拍綦河船闸站

现在,綦江区港航管理处较完整的留存着綦河船闸的前世今生史料。

1937年,处于抗战时间的重庆陪都,市区人口从37万陡增至120万,米等生活物质紧缺,同时紧缺的还有抗战物资。为防止日机轰炸,米、煤、铁矿等物资需要一条相对隐蔽的水上安全通道,运往重庆城。当年,经专家反复对论证、选址、建设等方案敲定后,綦河船闸开建。”昨日,该处处长刘超,向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揭开秘闻。

刘超介绍,那个年代,随政府迁来重庆的水利专家都是国内响当当的人物,治理淮河的专家不乏其人。说这批人的专业知识及设计能力属全国之最,一点不夸张。砌筑船闸的经费充裕且及时到位。截至1942年,在綦河流域的石角镇等地,先后建成投用8座船闸,后来又建成3座。

1939年桃花滩闸坝施工现场

防条石砌筑后穿水等渗漏,是建造的重要环节之一。比如,石料,取自流域附近的坚硬青石;砂浆,用从美国进口的水泥搅拌而成;为保障条石的粘接牢固,修建工人必须用洗锅的方法,即用竹制刷锅的刷把,把条石清理贻净,才能用砂浆砌筑。

河水上涨季节綦河船闸站里装满河水

按通常技术规范,用砂浆砌筑的船闸不漏水的寿命最长为50年。但是,今年已经78年了,除一两座发生过小范围穿水外,其他都滴水不漏。”陈超介绍,经这批当年国内顶级水利专家设计出的船闸,不仅建设质量异常牢固,还就应对木船依次过闸的频繁状况有一定前瞻性。

陈超补充,当时,綦河船闸的设计建造等技术全国唯一,且国内仅綦河有船闸。36年前,葛洲坝建船闸时,水利专家组团来綦江,查阅当年建造船闸的原理、施工等信息,为葛洲坝船闸建造提供有力借鉴,拓展了有关技术难题的攻克方法。

碑刻

张廷洪干船闸工,是子承父业。他说,1983年,他顶替父亲来港航处工作,对綦河船闸砌筑事宜,是从父亲口中得知的,父亲知晓的信息是更年长的船闸工口口相传的。

他父亲告诉他,綦河上砌筑的第1座船闸在石角镇。那时,施工场景宏大,迄今生河在岸边、在世的八九十岁老人能讲出个大概。

石角镇那座船闸,闸坝由条石砌成。港航处工作人员介绍,引导船舶进入、等候的流水坝长58米,船闸长66米、宽9米、高8米。闸旁不远处,有块石碑,刻有这样的文字,“本以往建筑江苏运河之邵伯、淮阴、刘老涧之经验,而悉力赴之(水利专家实战经验及他们工作态度——记者注)。故完成期间比诸运河船闸工程加速及倍,即所谓非常之建设也(建筑场面宏大且工程特殊——记者注)。”按碑文记载,当时,参与这座船闸建设的工人达10万余人。此碑由陈果夫撰文。

桃花滩船闸碑记

空袭

港航处的史料还表明,建闸的1937年暨抗日战争爆发不久,随着武汉沦陷,汉阳钢铁厂(后来的“重钢”)也迁至大渡口,所需燃料和铁矿原料均产自綦江,它们必须经綦河用船运重庆,特殊地理和资源优势,使綦江成重庆重要资源基地和枢纽通道。

由此,打通水路成为头等大事,建船闸是重中之重。

船闸修好后,被用于运送抗战物资

张廷洪说,父亲及其上辈船闸工口口相传的信息表明,抗战时期,每痤船闸均是军事管制区,除船闸工外,还有一个班的战士守卫。

港航处的另一份史料表明,抗战时期,日机疯狂轰炸重庆,阻断或破坏战略物资通道是空袭主要任务之一。綦河船闸是袭击目标之一,受綦河蜿蜒、部队拼死抵抗,日机不敢飞得过低等因素影响,这些船闸躲过了灾难。

解放后,人民政府对闸坝进行了修复

人是活的

港航处收集到的史料图片表明,1970年前,船闸的闸门是木质,经历了建成投用后的30多年风雨,较硬的木质出现不程度损坏;1970年起,木质闸门升级为更坚固的混凝土闸门。

时间推移到2004年时,混凝土质的闸门因过于笨重等原因,再次升级改造为现在的钢制闸门。港航处投入的技改经费为800万元。

昨日,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在綦江船闸站,见证张廷洪开启闸门过程。钢制的闸门闭水性非性高,在防锈漆的保护下,没河水的那部分闸门在波涛翻滚中时隐时现,可见其照样坚固的外观。闸门的开闭,靠人力操纵齿轮组完成。

闸门的开启、关闭全由人工转动齿轮完成

单扇重约7吨的闸门,为啥不用电机之类的机器驱动?来自该处港航科的消息表明,这是升级后的最优方案。初听,这话让人有些不明就理。原来,升级时,曾架设过电机来驱动闸门,但实际运行状况有些棘手,河道不可避免有树枝、浮草团,甚至腐木板等漂浮物流进闸箱。漂浮着的,闸工会清理;有些是隐于水面下,闸工很难发现,更谈不上马上清理。操作电机时,电机一旦启动,不管水里是否有异物堵或嵌在闸门或进水通道,电机不断电就会不停,当一些部件受损发出异响或异常震动时,损毁已无法挽回。相反,恢复人力驱动,能通过扳动操纵杆时,手掌的力度回馈可感知异常,作出是否停止等相应处理,损失得以杜绝或大幅减少。

船闸门的开启、关闭全部由人工操作

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干这行,离不开人!”张廷洪说,船闸工看似没有啥技术含量,其实学问大。

二毛五

目前,綦江船闸站有船闸工张廷洪等5人。每天,他们还得值守另一个就近船闸。在张廷洪的记忆中,1983年,他成为船闸工,那时,每个船闸站的工人普遍10人左右。每天,载百货、农资及矿石等货物的船舶,从早到晚不间断。拥挤时,船舶还得排数小时的队才能进闸。

一派繁忙景象,其实在民国及解放后很长一段时期都未消退。有资料佐证,船闸繁忙时,綦河可谓百舸争流,等待进闸的船舶不少,且艘艘都是货物满仓。

张廷洪记得,10多年前,船闸站停止对过往船舶收费。未停止收费前的收费标准是,按进闸船舶的船舶登记证信息收取。进闸前,船闸工会对船舶逐一登记、核实船舶证上的吨位、吃水位等信息,与该船实际状况出入程度。超过吃水位的,会被一眼瞅出来(吃水线划在船舷上,船闸工根据船舶登记证能轻易看出是否超载——记者注),必须卸货后达到核载标准才能进进闸;进闸后,收费计价按船舶登记证上的吨位,每吨以二毛五的价格收取。比如,证上标的是20吨,收费就是5元。

綦河船闸站里船只通过的登记表

值得一提的是,每艘船过船闸,船闸工要干这些活儿:指挥进引流道、查验是否超载,然后是人力操纵机械进水、开闸、排水、出闸等。此过程受水位落差影响,各船闸站的过船时间从四五十分钟至一个半小时不等。

綦河船闸站,站长张廷洪行走在船闸门上巡查水位变化

每过一艘船,每个船闸工除累得气喘吁吁外,无论哪个季度都是一身汗。

不轻松的船闸工

沟通

港航处属事业单位,张廷洪这样的船闸工自然也是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然而,他们这个群体并不是外界以为的那样清闲。

早晨8时30分前,他们必须到站,对船闸水位、闸箱等巡查,有异常得第一时间上报;巡查中或巡查后,随时可能有船要进闸,此时,上游和下游的闸门分别需1人去操作;下午5时30分,夜班的船闸工接替白班,夜晚虽禁止开闸过船,却不等同可以睡大觉,观察水情是重要工作。

为了防止锁闸门的钥匙掉入水中,钥匙的一头被绑上一个小的漂流瓶张廷洪讲,近期,綦河属涨水季节,大家都自加巡查频率,不敢丝毫懈怠。

在事业单位工作收入高?张廷洪说,他还有3年就退休,目前,扣除保险等正常费用后,每月3600元左右。

来船闸站工作的人多不多?他说,他发现,自他1982年顶替父亲干船闸工起,没有一个新人前来。就此,他有些不解,值守全国唯一、陪都文化深厚的綦河船闸是很荣耀的工作,收入水平在当地也还可以。咋就没新人愿前来呢?

张廷洪在值班

张廷洪认为,主因应该是很多人对他们这个行业不了解,甚至彼此沟通脱节。

就像不少綦江区的人,不知道自己每天看到綦河居然藏着如此大的秘密:分布着全国唯一在抗战时期,倾国内顶级水利专家智慧设计的船闸;这些船闸的建筑工艺,居然是全国知名的葛洲坝船闸的‘师父’”。

货船通过船闸

港航处的消息表明,他们更在意另一种沟通,即河道内联外畅。在未来,该处将实施渠江、綦江和三峡库区重要支流航道整治工程,达到三级以上航道标准。

入夜,綦河两岸灯火渐起,映射着綦江船闸站,张廷洪们正干着观察水情等工作,一丝不苟,等待天明后迎来过闸的船舶。

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黄艳春 冉文

原标题:78岁的“抗战英雄”—綦江船闸 至今滴水不漏,葛洲坝也来“偷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