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5000元!重庆首例环境举报奖励兑现了!

23.11.2021  19:18

九龙坡新闻微信公众号消息,最近,区生态环境局根据群众实名举报,成功查获一起企业偷排废水行为,对其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罚款30万元,下达责令停产整治决定书,相关人员移交公安机关实施行政拘留,并对实名举报市民奖励5000元。自重庆市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实施以来,该案举报人成为重庆市首例举报获奖者。

今年以来,全区生态环境执法坚持执法与服务并进,创新柔性执法机制,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切实筑牢防线,实现环境安全“零事故”,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利剑出鞘斩断污染“黑手

镇上某厂外的河沟一到晚上就发臭,从厂里的排污管流出一些乳白色液体,可能有污染!”8月12日,区生态环境局接到群众实名举报。随即,环境执法人员、监测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发现某食品厂污水处理站外,靠近河沟边的排水口有大量温热且伴有明显臭味的乳白色液体流出。执法人员在该厂生产车间检查时发现,该厂将未经处理的污染物从处理设施的中间工序引出直接排放,被执法人员抓了现行。经采样分析,该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浓度分别超标89.8倍、18.3倍。  

在铁证面前,该厂负责人仍以检修等为由企图逃避处罚,换来的却是更为严厉的处罚。  

区生态环境局随即依法对该厂排污设施实施查封,下达行政处罚事先(听证)告知书、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行政处罚罚款30万元,并下达责令停产整治决定书,相关人员移交公安机关实施行政拘留。  

据悉,2020年4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的指导意见》,重庆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均建立并实施了举报奖励制度,该案举报人也成为重庆首例举报获奖者。  

在依法严惩上,我区盯住屡禁不止、屡教不改等夜间施工、大气污染等关乎群众利益和主观恶意违法行为,今年以来查办案件64件,办理环境污染刑事犯罪案件1件,形成了有力震慑。

柔性管理融入执法温度

▲执法人员检查企业排污情况。

区生态环境局在持续不断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优质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方面的服务,让企业着眼于怎样提高环境管理水平,预防环境违法,实现环境执法“刚柔并济”,为辖区的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9月,执法监测人员对辖区某公司进行执法监测时,发现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超标0.086倍。根据《大气法》和《重庆市处罚裁量基准》规定,废气超标0.5倍以下的,罚款15万元至20万元。  

经调查,该公司因管理人员误判辅材更换周期,使设施内辅材更换周期过长,导致废气处置率下降。企业立行立改,立即对设施内辅材进行更换,落实专人专管措施,保障设施正常运行,并对3名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据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免罚清单规定,污染物超标在0.2倍以下,经责令限期改正后及时完成整改的,可免于行政处罚。鉴于该公司积极整改,并经监测站监测污染物排放达标,区生态环境局对该公司排放废气超标0.086倍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免罚处理。  

据悉,我区在全市率先印发了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免罚清单,明确了13种微违不罚情形,对130家企业以约谈、整改代替处罚。在严管帮扶中,开展“送法入企”活动,入企开展普法宣传500余家次,引导企业知法、守法,推进20家企业“五全四规范”环境管理标准化建设试点,帮助企业打通堵点、解决难点。

智能云监管精准发力

如果说推行柔性执法机制,推动执法与守法并重,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体现了执法温度,那么我区使用“云手段”助力智慧执法,则拓展了执法广度。  

▲执法人员使用无人机检查企业排污情况。

据悉,在强化智慧环保建设方面,区生态环境局利用无人机巡查、雷达扫描定位等方式,精准发现问题,提高执法精准度,并发挥大数据系统的监督管理和调度指挥作用,依托36个在线监控点和67个微型监测点,适时分析掌握各个时段、区域环境质量,为决策提供依据。  

而在上述企业违法排污案件中,执法人员利用无人机、无人船巡航,根据实时传输图像进行预判与分析,利用无人船船体小巧便携兼具自动采样与自动监测的特点,对复杂河段进行实时监测,快速掌握了河面情况,对固定证据起了关键作用。

原标题:重庆首例环境举报奖励兑现了!举报人获5000元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