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光伏扶贫试点一年 1180户贫困户获利

12.04.2016  08:55

  4月11日,记者从市扶贫办获悉,去年我市投资近3000万元,在43个贫困村建成分布式光伏电站上千个,装机容量达3542千瓦,有1180户贫困户尝到了“阳光变现钱”的甜头。

  光伏扶贫是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一般是将光伏发电板建在贫困户的屋顶或者房前屋后的空地上,形成一个小型电站,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再通过逆变器将所发的电并入国家电网,售电收入则直接打到贫困户的账户上,以此达到扶贫的目的。

  去年,我市在巫山、巫溪、奉节三地开展光伏扶贫试点,农民利用屋顶、荒山、荒坡等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所发电量全额上网,每度电收入一元。一年来,我市累计投资近3000万元,为1180户贫困户安装了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除此之外,还利用学校、集体空地等安装了相对集中的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达3542千瓦。

  巫溪县胜利乡洪仙村贫困户谭亚林是我市第一个光伏扶贫的受益者——去年4月26日,工作人员在他家楼顶搭起了约2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板,并接入国家电网,到今年4月8日,谭亚林家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已发电2795度,累计为他带来了2795元的收入。谭亚林高兴地说:“这才真是叫阳光照下来,现钱揣兜里。

  市扶贫办国际合作处调研员刘兴忠表示,光伏扶贫的特点是“细水长流”:据测算,农民安装3千瓦的光伏发电板,共需要2.4万元,其中市扶贫专项资金、区县配套和农户自筹各8000元,而且投入产出比约12.8%,每年可为贫困户带来约3000元收入,也就是说,农民自筹8000元,到第三年就能收回成本,并持续产生收益。

  正因如此,光伏项目拓展了精准扶贫的新途径,特别是对于那些家中无劳力、无资金、无技术的贫困家庭而言,光伏扶贫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为其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对于集体经济薄弱的空壳村来说,光伏扶贫也能为村集体提供一定资金。例如,奉节县太和乡石板村合理利用扶贫资金,在闲置空地安装了40千瓦的光伏电站,每年可正常发电8万余度,为村里带来8万余元收入,可用于临时救助和对道路等基础设施养护等方面。

  今年,我市将继续投入资金,再发展1000户光伏扶贫户,将更多阳光变为老百姓的财富,为脱贫攻坚助力。(记者 颜安 实习生 欧丽琴)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