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扬 挺起教育发展的脊梁

20.07.2016  20:23
党旗飘扬 挺起教育发展的脊梁 - 教育厅
党旗飘扬 挺起教育发展的脊梁 - 教育厅
党旗飘扬 挺起教育发展的脊梁 - 教育厅
来源: www.cqedu.cn

党员教师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党建理论知识

市高校暑期“科技支农”帮扶团在长寿

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核心提示
      教育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最大的民生。让人民群众满意,也是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因此,加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站在“十三五”开局的新形势、新环境、新起点上,党建工作如何领航重庆教育发展?市委教育工委从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等方面着手,探索党建与教育改革发展的融合,推进育人工作,让党旗在立德树人的天空高高飘扬。
      “细胞工程”,让基层党组织“动”起来 基层党组织“百花齐放”,党建工作走在“春天里”
      短短几年时间,他们的服务遍布重庆10个区县、30多个基层单位,服务内容包含创模、环保、关爱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未成年犯感化……他们来自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他们是志愿者,是教育工作者,更是共产党员。
      在不久前刚刚被市委表彰的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名单中,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是其中一员。名单中还包括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党委、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党总支、重庆文理学院数学与财经学院党总支、长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总支。他们或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或创造性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或将党建与学科专业发展相结合,发挥优势用作品“说话”,或积极进行党外人士的教育培养,或以“两学一做”为抓手,开拓“学践创联”的党建新路子……
      “十八大”以来,我市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蓬勃发展,创新、务实、高效的作风激活了一个个基层党组织“细胞”,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在教育系统的实验室、课题项目组、科研平台、研发团队、公寓、校园、网络、社区、社团等,都有党组织和党员的身影,无论是教师、学生党支部,还是师生合编党支部,包括来校务工人员都建起了临时党支部,有效地提升了党组织在教育系统的覆盖面。
      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市委教育工委认真贯彻落实发展党员工作要求,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在高校开展党群服务中心和平台工作试点。坚持“做大基数、拉长链条”,合理制定党员发展计划,严把入口质量关,使高校党员总量得到合理控制、结构不断优化。
      据市委教育工委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我市采用“教育引导、结对联系、示范带动、重点培养、正向激励”五项措施,扎实推进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为骨干的“双培养”办法,不断健全完善推优、培养、发展工作机制,使高校党员总量增速放缓、结构不断优化。
      典型示范 优秀党员成基层工作带头人
      共产党员的坚守和奉献被老百姓爱称为“孺子牛”。在重庆医科大学,就有这样一位默默奉献、恪尽职守的“孺子牛”——党务工作者伍铮。身处学校党务工作的核心枢纽部门办公室,伍铮对党坚定的理想信念,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得到学校师生一致肯定。
      针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伍铮直面学校改革发展中的种种矛盾困难,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独挡一面主持工作;他牺牲节假日,与安保员工作战斗在安全稳定第一线……伍铮的“孺子牛”形象在党员同志中树立了榜样,在师生员工中树立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也为学校的安全稳定、改革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今年,伍铮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党务工作者,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袁利也获此殊荣。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系专业教师、副教授郑璇,西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加纳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他们的事迹从校内传到校外,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教育人对党的事业的一片赤诚与情怀。
      “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以身边事感化身边人,不断为广大党员师生提供可触摸、可感知、可学习的鲜活样本。”市委教育工委相关负责人说。优秀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尤其在教育领域,能够让一大批师生受到感染和鼓励。以典型示范,党员真正成为师生、成为群众心中的带头人。
      多年来的工作表明,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把党的活动与党员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服务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对师生的政治引领,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健全服务体系,整合服务资源,完善服务保障,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才能造就更多基层优秀党员,提升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的水平。
      强化教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畅通“主渠道”,认真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我市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市委常委会会议每年都要专题研究部署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出专门部署。市委教育工委成立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
      “全市高校均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全市95%的高校独立设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绝大多数本科院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市委教育工委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高校党政领导和分管领导每学期都要深入课堂听课2次以上。”
      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上,我市各高校强化执行能力,积极推进“三教”建设,即教材建设重规范、教师队伍建设重素质、教学方法重示范。同时,突出“四个”环节,包括课堂育人环节重“活”、实践教学环节重“实”、网络教学环节重“新”、考核评价环节重“合”等。
      建好“主阵地” 实践、心理、网络、文化一个都不能少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障。我市在畅通“主渠道”的同时,进一步建好“主阵地”,社会实践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同步推进。
      其中,我市抓住实践育人,培养高素质人才。据悉,各高校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不仅广泛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基地得到锻炼,还把社会实践服务与服务民生、创新意识培养相结合,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品牌,如文理学院实施“六百”工程,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文化的力量不容小觑。在我市各大高校,不仅结合地域特点和学校传统,打造提炼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还利用各大节庆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贯彻“十八大”精神征文比赛、“学雷锋、做传人、树新风”“我的中国梦”等以时代精神为主题的演讲、征文、微电影大赛等,尤其受到学生喜爱,也成为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实践。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我市,各高校切实守住建好“网络阵地”,涌现出重庆大学的“民主湖论坛”、西南大学的“青春缙云”网站、重庆邮电大学的“红岩网校”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发挥了极大作用。
      “抓好网络媒介教育,将网络媒介素养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让他们不仅要‘会用网’,更要懂得‘为什么要用网’和‘怎样正确用网’。”市委教育工委相关处室负责人说。在培育健康网络文化的过程中,我市已建立统一协调、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网络舆情搜集、研判、报送和处置机制,积极开展微博网评、化堵为疏,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下社会的多元发展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发关注。近年来,全市高校年均举行心理讲座、心理健康培训达1000场次。各大高校也积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不少高校还结合本校实际,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活动的创新,逐步形成一批活动品牌。如重庆大学开展“开心校园”心理健康工程,建立起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文/王小寒 余麗柃 图片由市委教育工委提供
      链接 优质保障打造高水平、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一群特殊群体——高校辅导员,他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主力军”。“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对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市委教育工委相关处室负责人说。
      为此,我市要求,各高校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标准配足配强本专科专职辅导员,按一定比例配备研究生专职辅导员。新引进辅导员都是中共党员、全日制教育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目前,我市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培养必不可少。目前,我市建成了教育部(西南大学)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还将建设1-3个市级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各高校也基本形成了岗前培训、在职提升和校内外交流学习相统一的辅导员培训模式。在评价上,也逐步实现了立体化、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与此同时,我市还实施了“重庆市高校辅导员择优资助计划”推进“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定期开展辅导员年度人物、优秀辅导员评选活动。近年来,我市获得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称号的有3人,获得年度人物提名的有16人,市级表彰优秀辅导员114人。
      我市还落实了辅导员双重身份、双线晋升政策,落实辅导员职称评定单列制度和辅导员工作成果在职务、职称、职级评定方面的认定制度,切实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