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重庆“起跑”

19.04.2016  11:29

 

万盛五和梨花节。资料图片

    新华网重庆4月19日电(邵以南 崔剑)什么是全域旅游?为什么要搞全域旅游?如何推进全域旅游?

    与“全域旅游”相对的,是国内沿袭30多年的“景点旅游”。在景点旅游模式下,封闭的景点景区建设,经营与社会割裂、孤立,甚至冲突,造成景点景区内外“两重天”。而全域旅游就是要改变这种格局:将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运作,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今年初,重庆市渝中、大足、南川、万盛、巫山等5区县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一场关于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的变革正在酝酿。

    入围:5区县进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大名单

    262个市县,重庆占据的只是冰山一角。

    2月5日,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全国包括重庆市渝中区、大足区、南川区、万盛区、巫山县在内的262个市县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所谓“全域旅游”,是指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以旅游业带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发展理念和模式。即把一个区域整体当作旅游景区,是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

    2-3年内,创建单位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区域实现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便利,旅游厕所数量充足、质量达标,旅游标识完备、公共信息完善;旅游产品层次丰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全域景观化,景区内外环境一体化,市场秩序规范化,旅游服务精细化;有条件的创建单位还要率先推广设立综合性旅游管理机构和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分局,等等。

    “推进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名单定下来了,上半年内必定会有所动作。”重庆市旅游局副局长秦定波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称,席卷全国旅游业“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已经开始。“旅游业的发展显然不能再单靠景区建设、门票收入这样的‘老套路’。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方式的多元化,使得旅游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

    培育好旅游资源,在强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上下功夫;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促进旅游消费升级——重庆做了多少,还差多远?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