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福、豆瓣酱、香肠 新生行李里装满了一家人的爱

13.09.2016  14:08

  西南大学学生朱一凡(左一)带来的全家福照片 受访者供图

  现在正是重庆各大高校新生陆续报到的日子,新生们提着大大小小的行李箱走进大学校园,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他们的行李箱里装着什么呢?

  讲述人:朱一凡(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行李:全家福照片

  “看到照片就能想到父母

  朱一凡是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大一新生,她的随身包里有一张全家福照片。

  “来上学之前,我专门从家里翻出了这张照片。”朱一凡是天津人,来重庆读大学是她第一次独自出远门。在朱一凡离家之前,父亲特意查阅了重庆攻略,帮她把好看好玩的地方梳理了出来;母亲则帮她收拾行李,并叮嘱她要注意身体。

  “看到照片就能想到父母,想到他们对我的爱和期待。”朱一凡说,自己一定会好好把握大学时光,不让父母失望。

  讲述人:邹癸南(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行李:豆瓣酱、香肠

  “奶奶的香肠有爱的味道

  邹癸南是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的大一新生,家住四川省绵竹市,她的行李里有一小瓶豆瓣酱和一小节香肠。

  “这些都是奶奶特地给我做的。”邹癸南说,虽然四川与重庆的饮食习惯差不多,但年近70岁的奶奶还是担心她在外吃不惯。“我是奶奶带大的,和奶奶的感情很深,也特别喜欢吃奶奶做的饭菜。”邹癸南说,豆瓣酱和香肠都是奶奶常做给她吃的下饭菜,虽然储存不方便,但她还是带了一些来重庆,“香肠里有奶奶的爱的味道”。

  讲述人:江丽(重庆三峡学院新闻传媒学院)

  行李:针线包、药品

  “长大了要自己照顾自己

  不少新生都由家长送到学校,但重庆三峡学院新闻传媒学院的小江却独自从安徽坐了10个小时的硬座来重庆报到,她的行李箱里放着针线包、感冒药、过敏药等。

  “上大学了就意味着长大了,要自己照顾自己,不能再依靠父母了。”江丽说,自己很小就开始住校,父母也一直刻意地培养她的独立意识。“今年开学,父母本来想送的,但我拒绝了。”江丽说,她想用行动告诉父母,自己已经长大了,请父母放心。

  行李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 粮票可以当人民币用

  1988年,杜梅从东北来到西南农业大学读书,她清晰地记得,那时很多学生都带着粮票上学。“粮票可以换被褥,可以换衣服,甚至可以换钱。”杜梅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粮票可以当人民币用。

  上世纪90年代:

  带家乡菜上学的人很多

  43岁的周亚霞是重庆大学1993级学生,现住在沙坪坝区。周亚霞的老家在山东济南,当年她从济南来重庆大学读书时带了不少家乡菜。“那时候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条件都比较差,带家乡菜上学的学生很多。”周亚霞说,她当时从家里带了山东特有的大酱,“用大饼蘸着吃或就着米饭吃特别香”。周亚霞说,那时学生带的家乡菜很有地域特色,“云南的带菌类,沿海地区的一般会带鱼干”。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