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建在哪里,附近居民可以参与选址

28.12.2015  10:36

巴南区新建成开放的特色公厕,成为街头的一道风景。本报记者 杨新宇 摄

一个蹲位不到1平方米,家长上厕所,年幼的小孩却被关在门外,家长上个厕所都是心惊胆战的。巴南区新建的公共厕所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些新建的厕所,均配备了至少5平方米的无性别卫生间,即使家长推着婴儿推车,也可以方便地上厕所。

5平方米卫生间成标配

与周边建筑协调统一,是巴南区建设公厕的原则之一。位于龙洲湾滨江广场与龙海大道交界处的龙洲湾滨江广场公厕修成了仿古的风格。这所建筑面积87.75平方米的公共厕所,2014年2月建成后,一直24小时开放。

由于靠近滨江路及滨江广场,“每天大约服务3200人次。”巴南区环卫处负责人介绍。正是由于使用频率高,“当初我们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各种人群的需要,比如说女厕所的蹲位比男厕所多。”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所公共厕所男女蹲位6:4的比例。

不仅考虑到性别因素,巴南区在新修建厕所时,还考虑了特殊人群的需要。“比如我们的无性别厕所,基本都是5平方米左右,残疾人坐轮椅可以方便进去,推着小孩推车或者带着小孩的家长,都可以在无性别厕所解决问题。这样还不用把小孩放在外面,家长也很放心。

洗手池配备洗手液、夏季点蚊香、爱心驿站方便环卫工人休息……这些细节,成了巴南区新建公共厕所的标准配备。

而且我们在保洁上还采取了‘跟踪式’服务,随脏随保,所以即使在风大的江边,也闻不到一点‘厕所味’,取而代之的是幽幽的檀香味。

垃圾转运站居然没臭味

如果说龙洲湾滨江广场公厕没有“厕所味”好理解,那么集厕所和垃圾转运站于一体的渝南分流道公厕没“厕所味”就有些让人惊讶了。

这幢欧式建筑风格的公厕为一楼一底结构,底楼为全封闭压缩垃圾转运站,楼上为公厕。一楼的垃圾转运站处理能力为20吨/日,主要服务恒大城二期及周边的垃圾收集。

为了将这个处于居住区附近的厕所加垃圾转运站的影响降到最低,“我们在设计时,就采用了全封闭压缩设计。”巴南区环卫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清运垃圾全过程采取封闭式处理,垃圾在压缩、装御和转运等作业过程中,处于密闭状态,不再出现垃圾洒漏现象。加之配备了除尘除臭系统,同时采用新型环保型生物除尘除臭试剂,有效地消除了异味及病菌,减少了环境污染。

我们还配置了专职操作人员,并经过了严格的上岗操作培训,同时定点定时间段收运垃圾,严格控制垃圾来源,制定除臭除尘操作规定,确保除尘除臭效果。所以试运行以来,得到了周边社区的支持、理解和好评。

垃圾转运没臭味,厕所也干净亮堂,使得渝南分流道公厕使用频率也非常高,“每天大约服务2800人次。

公厕建哪里居民来做主

一方面,公共厕所的新建可以方便市民如厕,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开建前也会遭到附近居民反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巴南区市政园林局在对公厕选址上突出民意,让市民主动参与公厕选址。

我们除了在初步选址地召集居委会、楼栋大会通报拟建情况,还在选址地附近居民楼栋张贴公示告知居民,如有不同意见可即时向所在街道、社区反馈,大家共同协商,如协商无果,则另行择地。同时,我们还在区电视台、区报等媒体上公布拟建公厕地址,更大范围征求市民意见。”巴南区市政园林局严蕾局长介绍。

通过与居民的充分沟通,三年来,巴南区58处公厕的选址,除两座根据市民建议另行选址外,56座得到了市民的一致认可。

如果说公厕选址难,那垃圾站的选址则是难上加难。为此,巴南区市政园林局在公厕建设中还统筹考虑了垃圾站的配套,新建的58座公厕中,有21座带垃圾站,弥补了巴南区老城区环卫基础设施的不足。新建公厕的多功能性,也提高了城市土地和公共服务设计的资源利用率,降低了建筑和管理成本,解决了垃圾站另需选址的实际问题。

与此同时,针对部分社区居民强烈反对建垃圾站的情况,专门组织居民代表到已建成美观环保、规范管理的巴南印象小区压缩式垃圾站现场参观。居民代表也认可了这种干净环保、管理规范的转运设施,有效突破了垃圾站落地难的问题。

本报记者 罗薛梅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