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第一拍”树立公车改革典范

26.01.2015  09:11

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取消的公务用车举行首场拍卖会。此次公车拍卖实行“车牌分离”,参与竞拍的车辆车牌号将被交管部门回收,公车拍卖收入将上缴国库。

(据1月25日中新网)

这是中央层级的首次公车拍卖,具有标杆意义,为公车改革树立典范模式。

其实,公车拍卖并不少见,各地均有类似的拍卖行为,但在此前各地举办的公车拍卖过程中,经常出现公车“白菜价”、“废铁价”,拍卖价格与市场价格差距太大,甚至有内部人员参与收购,导致国有资产变相流失,成为瓜分公产的机会。而且,部分地方公车拍卖信息不透明,公开时间过短,拍卖环节被人为操控,导致公车拍卖沦为暗箱操作,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

而此次中央公车拍卖则吸取了教训,对所处理的公车分类分批次,按照车辆行驶标准逐一检测,该报废的就报废,能开的就进入拍卖环节,以保障购买人的权益。同时,对于即将拍卖的公车,均采取阳光模式,车辆的年限、车况,委托的拍卖机构资质,均放在网上进行公示,购买人也可以提前现场看车,以规避私下交易。

更为关键的是,此次拍卖的公车,实行“车牌分离”。意味着北京市民要想参与拍卖公车,就要先摇号获得号牌资格,否则的话,拍下车也上不了牌。显然,此举可将浑水摸鱼者屏蔽掉,从而确保参与者的公平性,防范暗箱操作令内部人员获利。

至于拍卖所得上缴国库,也是公车改革的规定动作,避免公车拍卖收入被挪为他用。

江德斌(外企)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