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速30公里到350公里 看成渝交通70年大变迁

24.12.2020  19:59

1952年7月1日,成铁路建成通车,当时,重庆和成都的时空距离为13个小时左右。

2009年9月26日,最高时速达200公里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在成遂渝铁路开通运营。成都与重庆之间的时空距离被压缩至2个小时,成渝间“双城生活”的序幕正式拉开。

2015年,成渝高铁通车,“双城生活”演变成为“同城生活”。

2020年,成渝高铁提质运营迎来“复兴号”列车,成渝两地实现一小时化……

成渝间时空距离不断拉近

▲1951年7月1日,成渝铁路重庆到永川段率先通车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1952年7月1日,经过15万筑路大军日夜奋战,全长共505公里的成渝铁路全线通车,成渝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新中国没有新建铁路的历史,成渝铁路也因此成为新中国第一条铁路。

成渝铁路通车后,沿线丰富的物产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全国各地,沿线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随着成渝铁路的通车,沿线居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据统计,到20世纪90年代初,成渝铁路沿线年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从通车前的183.2元提高到3218元。

当时,成渝铁路从成都出发,途经简阳、资阳、内江、永川等城市后到达重庆,时速3、40公里左右,全程需要13个小时左右。

1997年,部分绿皮车换成了红皮车,成渝铁路运行时间大幅缩短,重庆到成都距离缩减到10小时。

10个小时的距离不算短。所以在90年代,成渝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大巴。1995年,成渝公路客运随成渝高速正式开通。开通后迅速迎来了客流高峰,最高峰投入运营的客运大巴达到了300多辆,日发送乘客日均8000人次。

除了大巴,当时还有飞机,90年代初,成渝航线可以说是非常火爆,年航班总量达到1269班,年旅客流量超过20万人次。大巴和飞机,成了当时成渝间最便捷的交通工具。

▲和谐号动车组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09年,直到当年成遂渝动车的开通。

2009年9月26日,“和谐号”动车组首次亮相,时速200公里的动车组一度成为第一速度的代表,对飞机和大巴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成渝动车开行2个月后,成渝航班宣布正式停飞。

成渝大巴市场占有率也随之锐减,两年内客流量下滑一半左右。10多年未降价的成渝大巴也开始降价运营,大巴的价格从100元降到90多、80多,最后降到70多元。

和谐号”动车以其更加快捷、舒适的优势,成了成渝两地市民往来的首选,很多人也由此拉开了自己的“双城生活”。

2015年,成渝高铁通车,“双城生活”演变成为“同城生活”,成渝大巴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未来成渝地区将形成高铁双通道

▲CR400AF复兴号动车组

目前,连接成渝间的铁路有成渝铁路、成遂渝铁路和成渝高铁。成渝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为客货共线、时速80公里;成遂渝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为客货共线、时速200公里;成渝高铁建成于2015年,主要技术标准为时速300公里高速铁路。

12月24日,成渝高铁达标提速提质,采用CR400AF复兴号动车组运行,时速达到350公里,成渝两地的高铁通达时间实现一小时化。

未来,成渝间的时空距离还会继续拉近。按照规划,成渝中线高铁今年将启动建设,这也是成渝两地之间的第4条铁路通道,设计时速为350公里,成渝高铁的提质运营及成渝中线高铁建设,将形成成渝地区高铁双通道。

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成渝地区是西部人口最稠密、产业最集中、城镇最密集的区域,城市群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约占川渝两地总和的90%,是全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目前,国铁集团正加快推进成渝中线高铁规划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中国铁路的不断创新发展,必将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黎静 摄影 甘侠义 胡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