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内陆开放门户 应先优化“三个环境”
重庆日报消息,2月28日,重庆两江新区与四川天府新区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明确共同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内陆开放门户如何打造,需在哪些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3月12日,两江新区通过“智汇两江”云上荟活动,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魏加宁、海国图志研究院院长陈定定、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马宇、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助理李计广支招。
创新环境强“命脉”
魏加宁认为,未来,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高质量发展,打造内陆开放门户,一定要强化创新环境这条“命脉”。
“能否走好科技创新这条路,关系到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乃至重庆和成都,能否在改革开放中再当排头兵。”魏加宁认为,鼓励科技创新,需要以好的创新环境为土壤。他建议一方面要推动教育体系现代化,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另一方面要建立灵活的科研体制,推动科学研究从“自耕农模式”向“现代化分工”转变。
除此之外,还要赋予科研人员崇高的社会地位,设立创新奖项,为科研人员争取更好的养老保障,以及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落实。
陈定定也认为,但凡新区,都要注重产业生态的建设,而创新生态是产业生态的核心。他建议,优化创新环境,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在打造创新生态系统的同时要注重完善产业的新精度,并充分发挥地方人才优势,人才的培育与引进并重。
陈定定表示,“交流障碍一直以来都是外籍人才在中国居住的痛点,两江新区可以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解决外籍人才交流困难,比如打造全国首个外国人生活无障碍社区……这个社区建成了,牌子打响了,人才就来了”。
营商环境聚“血脉”
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为打造内陆开放门户聚集“血脉”。
“营商环境,尤其是投资环境的优化,关系到两江新区能否吸引国际先进生产要素,更好地支撑自身发展。”马宇建议把宏观税负指标降到国内最低、国际较低水平,并在投资推介中重点宣传,以此提高营商环境竞争力;要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同时在地方政府权限内,通过改革释放新的投资机会,以此拓展新的投资市场空间;尽快研究实施两江新区投资形象塑造活动,以此提升投资促进效果。
陈宪则认为,优化投资环境,首先要对当前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估。他表示两江新区的营商环境评估,指标最好要少,不能太分散,这样指标才有质量。同时,他还建议要处理好四对关系,包括招商和培育的关系,项目和营商环境、产业生态的关系,企业和产业链的关系,以及产、城、人融合的关系。
李计广建议,借鉴国外经验,对项目由事前监管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分行业事中事后监管清单;提高政策稳定性、构建非歧视的补贴环境,力争在对标国际高标准方面做出成效;发挥地方改革开放能动性,建立两江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容错纠错机制等。
信息环境通“气脉”
李计广认为,两江新区需要创造更好的信息流通环境。信息流动起来,其他各种生产要素才能活跃起来。信息环境,是打造内陆开放门户的“气脉”。
魏加宁用一个比喻说明信息流动的重要性。他表示:“如果我们要当领头雁,首先得知道其他雁在哪儿,但如果我们的信息是封闭的,就无法知道。”
魏加宁建议,两江新区优化信息环境,一方面需要把信息渠道打通,及时纠正发展中的错误。另一方面要重视智库的作用。两江新区可以设立一些专家咨询委员会,或者把金融40人论坛、财富50人论坛这样的高端智库引到两江新区,搞一个分支机构,以此来促进各方面信息的交流。
“信息市场开放能够走到前面,透明度提高,大量的资金就会流向重庆,因为资金最喜欢去透明的地方。”魏加宁说。
重庆日报记者 陈钧 实习生 王天翊
原标题:专家支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打造内陆开放门户 应先优化“三个环境”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