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丨为你写诗!苏东坡与丰都的不解之缘

06.06.2021  09:53

900多年前

北宋文豪轼乘一叶扁舟

顺长江而下,途经重庆丰都

游览名山后,泼墨挥毫

写下两首 题平都山

惊艳了近千年的时光

天下名山

丰都名山,古称平都山。北宋嘉祐元年(1056),苏洵携苏轼、苏辙从四川眉州到汴京参加科举考试。次年,苏轼以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进士及第,一时名声大噪。正当他要大展身手时,传来母亲病故的噩耗。于是,父子三人赶回老家奔丧。

雾绕名山

嘉祐四年(1059),守丧期满,苏轼赴汴京上任。父子三人乘船沿长江顺流而下。路过丰都时,停舟江畔,登临平都山最高点,看脚下万里长江浩浩汤汤奔流而过,对面群山起伏层峦叠翠,一时意气风发,提笔写下:

题平都山》(其一)

足蹑平都古洞天,此身不觉到云间。

抬眸四顾乾坤阔,日月星辰任我攀。

题平都山》(其二)

平都天下古名山, 自信山中岁月闲。

午梦任随鸠唤觉, 早朝又听鹿催班。

一句“抬眸四顾乾坤阔,日月星辰任我攀”写出了苏轼满腔的抱负和对仕途的憧憬,其豪放、洒脱的文风可见一斑。诗中将平都山称为“天下古名山”,自那以后,人们便将丰都平都山改为“名山”,沿用至今。

双桂山

双桂山与名山毗邻。相传,在苏轼抵达丰都的前一夜,从双桂山传来阵阵鹿鸣,人们闻声来到山上,发现一只白鹿在树林里腾跃,大家欣喜若狂,一路追赶到树林尽头,却不见了白鹿的踪影。只见一位白发老翁坐在石头上,手捋银须,说“明日将有圣人到此”,大家将信将疑。第二天上午,江面上果然飘来一艘官船,正是苏轼携父苏洵、弟弟苏辙路经此地。听闻昨夜之事,苏轼父子顿觉惊奇,即兴赋诗:

仙都山鹿

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

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怅望层城霞。

至今闻有游洞客,夜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

夜鸣白鹿安在哉,满山秋草无行迹。

白鹿夜鸣

东坡诗作

为此,双桂山又叫“鹿鸣山”。

从此,苏轼便与丰都结下不解之缘。他一生宦海沉浮,始终心存百姓、清廉自守,每到一地,都以卓著的政绩和清廉的操守,赢得民众的爱戴。他的事迹至今在丰都广为传颂。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宋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功废于贪  行成于廉

苏轼一生为官清廉正直,不附权贵、不欺百姓。他在《六事廉为本赋》中写道:“事有六者,本归一焉。各以廉而为首,盖尚德以求全。”“功废于贪,行成于廉”的思想在他心里根深蒂固。

苏轼五十岁的时候,家人要为其祝寿,他一再制止,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

谁料,寿辰这一天,一个人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来到门前。家人便问:“请问尊姓大名,有何事?”来者说:“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家人听罢笑道:“哪有这样的名字呢? ”来者说:“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寿,大家推荐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

家人听后,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想到苏轼从不收礼,只好叫来者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家人把诗写在纸上,送给苏轼看。

不一会,苏轼出来,亲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咏诗道:“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

非吾所有  一毫莫取

苏轼曾在《赤壁赋》写道:“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哪怕三次被贬,生活拮据,也秉持着“非吾所有一毫莫取”的信念,在艰苦的生活中亦能安之若素。

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谪黄州。降职之后,俸禄减少,日子十分清苦,常常粗茶淡饭。为了不乱花钱,他把一年的俸禄平均分成12份,每份再平均分成30小份,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份,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在朋友的帮助下,苏轼在城东得到一片坡地,过起了自己种田养家的日子。寄情于劳作和诗词的他,为这块地取名“东坡”,自称“东坡居士”,因此后人敬称他为“苏东坡”。

人过留名  雁过留声

唐代以来,丰都的平都山、双桂山已是丰都的游览圣地,到明代,平都山晓(平都春晓)、白鹿夜鸣均在“丰都八景”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吸引了不少文人为之吟咏。如,明代诗人曹学佺就以《酆都》为题,描写了白鹿夜鸣的典故:“平都称福地,隔水有仙潭。白鹿迎佳客,青牛度老聃。

明洪武年间,为了纪念苏轼泊舟丰都,弘扬他清廉自持、戒奢崇俭的精神,丰都人民在双桂山上还修建了苏公祠。

苏公祠

三苏”群像

苏东坡卧像

内塑苏轼21岁时青年卧像和苏氏三父子群像,用石碑铭刻着《题平都山》和《仙都山鹿》,还有一只栩栩如生的白鹿,似是在向后人讲述着当年的故事。

党员干部在苏公祠参观学习

如今,苏公祠已成为当地公职人员开展廉政教育的重要场所,在追寻苏轼足迹的同时,感悟其勤政爱民、廉洁自持的为官之道,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将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精神在丰都永续传承。

原标题:巴渝风丨为你写诗!苏东坡与丰都的不解之缘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