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味,玩味 巴蜀粮仓梁平的“农耕文旅宴”

23.09.2019  19:46

    梁平举行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长江三峡(梁平)庆祝活动,活动开幕式举办地梁平安胜镇龙印村是重庆市十大最美乡村之一。新华网发(高小华 摄)

    本次庆祝活动分为“龙腾盛世·在希望的田野上”、“龙腾盛世·我向祖国报喜”、“龙腾盛世·我和我的祖国”三个篇章。新华网发(高小华 摄)

梁平邀请到铜梁龙表演队参与,让重庆两大“非遗巨龙”同场庆祝。新华网发(高小华 摄)

    梁平草把龙是第二批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梁平把“草把龙”与西南传统的“泼水节”结合,开展“丰收狂欢泼水祈福”活动。新华网发(高小华 摄)

梁平架起全长203.19米的巨型草把龙,草把龙成为一道特独的风景。新华网发(梁平区委宣传部供图)

    新华网重庆9月23日电(欧阳虹云)金秋田园千重浪,稻穗香飘农家忙,重庆梁平已进入秋收时节。

    “放眼望去,稻浪滚滚,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在今日举行的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长江三峡(梁平)庆祝活动上,梁平龙印村的村民谈起丰收景象,眼里一片喜悦。

    梁平史称梁山,1952年取“高梁山下有一平坝”之意更名为梁平。梁平坝子方圆300平方公里,沃野千里、碧田万顷,素有“小天府”之称。

    依托巴渝第一大平坝,梁平发展了柚竹渔三大产业,建设了2000亩水稻基地。但如何利用农业资源,串联起当地上千年农耕文化,并转化成经济成果?

    梁平的答案是农耕文化节会,深度发掘文旅价值。

    如今梁平正打造万石耕春、数谷农场等多个农旅景点,及一系列大型农旅节会活动。

    当地学者表示,农耕文化可以更广泛、更有延续性,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演变,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梁平的“农耕文化”便有这样的味道。

    “智慧”数谷农场今日开园

    农耕文化拓展促乡村振兴

    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长江三峡(梁平)庆祝活动是梁平第二次集全区之力庆丰收的活动,也是全市3个特色乡村庆丰收活动之一。

    比起去年梁平作为“重庆市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的活动,本次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活动包括歌舞表演、非遗表演,还加入快闪、泼水祈福等互动环节,航天英雄杨利伟亲临现场助阵,与梁平人民一同晒丰收、庆丰收。

    活动开幕式举办地安胜镇龙印村是重庆市十大最美乡村之一,目前当地正依托“万石耕春” 景区、绿色稻种植基地,发展生态观光、创意体验、休闲养生等多种业态。

    景区内的万石耕春·碗米民宿已经对外营业。该民宿占地约3000平方米,植入了土陶制作、稻谷成米、稻草编织、稻田舞台等丰富多样的体验式项目。

    走进今日开园的金带镇双桂村重庆数谷农场,无土栽培、人工光植物工厂等18种“智慧农业”新技术、新模式让游客称奇。

    据悉,重庆数谷农场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展示了梁平深厚的农耕文明和乡村振兴成果的。市民可在此观农业科技、学农业知识、赏奇花异果、品农耕文化,享受现代田园生活。

    除了丰收节,围绕农耕文化,梁平去年一口气举行了稻海艺术季、国际柚博会、百里竹海民宿文化周等多个大型活动,这些活动都扩大了梁平的影响,吸引了广泛的关注。

    架起203.19米巨型草把龙

    非遗文化借旅游获得新生

    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梁平的国家级、市级非遗文化更是农旅节会的重要支撑。

    今日庆典活动上,全长203.19米的巨型草把龙成为一道特独的风景。

    梁平草把龙是第二批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起源于重庆市梁平区礼让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草把龙由当地老百姓就地取材用稻草编扎制作而成,用于舞龙表演和祈求风调雨顺。”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因此梁平把“草把龙”与西南传统的“泼水节”结合,开展“丰收狂欢泼水祈福”活动。

    为给农旅融合输入新鮮血液,梁平一直注重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此增加梁平的可看性、可玩性。

    据悉,梁山灯戏《好人邓平寿》荣获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梁平博物馆“缤纷非遗”基本陈列展被评为重庆市十大优秀陈列展览奖;百年张鸭子、梁平木版年画在2019“重庆好礼”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获银奖、桑叶面获铜奖。

    梁平2019年上半年新增文化及相关产业市场主体240家、就业人员1400余人。文化市场的繁荣增加了梁平的吸引力,2019年1—8月,梁平接待海内外游客70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6.68%、84.01%。

编辑: 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