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摄影家冯建新斩获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图)

14.01.2015  09:55

老红军的心愿

      重庆摄影家冯建新斩获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

  用30年 拍50张照片 讲3个故事

      1月8日晚,中国摄影艺术领域最高个人成就奖——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在浙江宁波举行了颁奖典礼。重庆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冯建新获纪录摄影类纪实摄影组金像奖。这是重庆首次在中国摄影金像奖上有所斩获。

  本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设四个奖项:摄影创作奖、摄影理论奖、摄影传播奖、终身成就奖。其中,摄影创作类又分为纪录摄影类、艺术摄影类和商业摄影类。

  全国共有29人获得本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冯建新与拍摄“希望工程”题材闻名的解海龙等7人同是纪录摄影类纪实摄影组获奖者。

   三组照片,讲述“奉献”“铭记”和“感动

      “这次中国摄影金像奖,我本来是想要放弃的。”1月13日,冯建新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自己曾参加过第八届第九届摄影金像奖评选,都没有得奖,“竞争太激烈,拿奖太难了。

  但冯建新心里总有那么一点不甘心,因为金像奖是对一个摄影人艺术水平的最大肯定。最终,他在截稿前5天把自己的材料寄出。

  冯建新告诉记者,自己送评的三组作品《和平年代的兵》《老红军的心愿》《在丈夫肩上“行走”的乡村医生》,分别讲述的是关于“奉献”“铭记”和“感动”的故事。

  奉献

  《和平年代的兵

  1970年,冯建新从重庆建设中学参军,直到1994年年底转业回重庆,这位出生于军人世家的摄影家曾有过近25年的军旅生涯。

  1980年,冯建新成为部队的一名新闻干事,他第一次摸到了相机,那是一台海鸥120相机。上世纪80、90年代,他开始用抓拍的纪实摄影手法,把普通军人的平凡小事呈现出来。

  此次参评,冯建新选出了那个年代拍摄的25幅照片,起名《和平年代的兵》。这组照片拍摄于冯建新所在部队的驻地——河北省丰宁县和围场县。在他的镜头里,有新兵训练间隙跳起的迪斯科舞步、有士兵野外拉练时的晨间洗漱、也有男兵们如何解决“如厕”难题……

  “如果用一个词语表达这组照片,我觉得是‘奉献’。”冯建新说,这组《和平年代的兵》表达的就是和平年代里军人的奉献和军民鱼水之情。

   铭记

  《老红军的心愿

  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这一年,冯建新想到拍摄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的故事,记录他们的“中国精神”。当时,冯建新找到了生活在重庆的9位老红军。

  家住大坪彭家花园的戴福九、彭云夫妇,是著名的“长征夫妻”,他们因为长征而结缘,并结为夫妻。

  长征途中,戴福九、彭云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冯建新找到这对革命伉俪时,也被他们的爱情故事感染。于是,他让夫妇二人按照当年合影的姿式,在自家院子里“情景重现”。同样的造型,中间却贯穿着70年的光阴。

  冯建新还专门在市歌舞团借了一套红军的服装,带到老红军冉秀珍的家中。86岁的冉秀珍穿上红军服装,对着镜子笑了。

  在拍摄9个老红军的过程中,冯建新了解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让后辈们记住他们的名字。

  于是,冯建新请每一位老人签下自己的名字,并把他们的签名拍成了一张照片,作为这组《老红军的心愿》的完结篇。

   感动

  《在丈夫肩上“行走”的乡村医生》

  2014年9月,冯建新来到北碚区柳荫镇,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最美乡村医生”周月华一起同吃、同行、同工作了整整6天。

  周月华,这个左腿残疾的乡村医生,坚持20余年在丈夫的肩上“行走”,“”遍了方圆13公里的大山小岭。

  “在和周月华的相处中,我被她身上的精神感动着。如果每个人都像她一样发出自己的一点光,那么这个世界会变得更亮堂。”冯建新表示。

  2014年9月18日这一天,大雨滂沱,周月华冒雨出诊。冯建新也拿着相机跟着拍。当天下午,冯建新拍到了此行最满意的一张照片——满脸的汗水和雨水,丈夫坚实的后背上不仅背着妻子周月华,还背着她的一颗“仁者之心”。(记者 兰世秋)

  本栏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