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秘!忠县冶锌遗址将我国冶锌技术提前至明代中期,早于欧洲4个世纪

10.01.2019  16:13

△忠县洋渡镇

忠县洋渡镇,一个许多重庆人听起来都陌生的地方。可在这里,重庆的文物专家们,却发现了一处明代中期的重庆人冶锌遗址。

这个遗址的出土成为了我国古代冶金史上的重大突破,它将我国的冶锌技术提前到了明代中期,早于欧洲约4个世纪。而这仅仅是这两年,重庆文物专家们发掘的重要文物遗址中的一处。

9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发布了三峡后续消落区地下文物保护成果。截至2018年10月,抢救发掘文物37处,完成发掘面积34074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标本6200余件/套。

通过该阶段的抢救性发掘工作,新发现了新石器、商周、战国、汉至六朝、唐宋、明清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以实物为载体,再现了峡江地区的古代文化脉络。

天工开物》上记载的冶锌工具

说起忠县洋渡镇的冶锌遗址,发掘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座保存完整的冶锌炉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发现,它的发掘出土让专家们从实物上看到了明代典籍《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冶锌工具。

这个遗址与此前在丰都、石柱发现的冶锌遗址,共同构成了三峡冶锌遗址群。目前,丰都、石柱冶锌遗址群已经获批成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专家分析,这些冶锌遗址相继发掘出土,进一步表明中国冶锌技术并非从国外传播进来,而是有自己独立的发展轨迹。在世界其他区域的冶锌技术发展的时候,中国古代的冶锌技术也已成熟。

同时,三峡冶锌遗址群对探寻三峡地区,乃至我国的冶锌技术的产生、发展、工艺特征,以及产生的自然及社会环境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同时,透过对冶锌行业的生产力规模状况的揭示,也为了解三峡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中国古人冶炼出的锌,不仅仅被用在了国内,还曾经远销欧洲。

史料记载,1745年,东印度公司的船在瑞典海岸沉没,船上运载的货物就是中国的锌,其纯度达到了98%。

河滩上捡到的“药罐子”是明代人用来冶锌的

△忠县洋渡镇冶锌遗址

忠县洋渡镇冶锌遗址的发掘现场,每到退水的时候,河滩上总是会拾到一些“药罐子”,这些肚子大、两头尖的黑罐子里坑坑洼洼挂满石渣。

现场有一堵一人高,数米长的蜂窝状土墙。好好的土墙上为什么会密密麻麻地“长满”了黑洞。仔细看去,原来这堵墙是由数百个罐口朝外的空罐堆积而成。

它们就是500多年前古人炼锌时废弃的罐子,一层层叠起来,就成了现在的样子。”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说。

距离这堵罐墙两米的地方,我国目前为止考古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冶锌炉窑已经被完整地发掘出土。“在附近一万平方米的范围内,这样的炉子还有十几个,这块台地成为了我国目前考古出土的面积最大的冶锌遗址。”。

完整的明代冶锌炉究竟长什么样,考古专家们只能根据发掘出土的残存炉窑和史料推论。而现在,明代炉窑第一次完整地出现在了全国考古专家们的面前。

指着仅仅有半米多高的一排石栅栏,文物专家说,这就是明代人用于冶锌的炉子。

这么不起眼的石栅栏就能生产出被称为最难冶炼的锌?为什么锌最难冶炼?专家表示,在古代金属状锌的获得比铜、铁、锡、铅要晚得多。这是由于炭和锌矿共热时,温度很快高达1000℃以上,而金属锌的沸点是906℃,很快成为蒸气状态,随烟散失,不易察觉。只有当人们掌握了冷凝气体的方法后,锌锭才有可能被获得。

锌锭一出产就用小船运走,用来制作铜钱

在明代,锌锭和盐铁一样,被作为严控产品,牢牢控制在官府手中。为了保证冶炼顺利,每一个冶锌炉,都配有专门的冶锌技术工人,他们不仅要负责照看炉火,还要按照掌握的知识,给每个冶炼罐内按照比例放进矿石和媒介物。

为了保证冶炼出的锌锭安全,当时的官府还配备有专门的官兵,日夜守护冶锌的作坊。“这些锌锭只要一出产,就会被搬上江边的小船,被专人押运至官府指定的地点存放。

虽然冶锌遗址在重庆陆续出土,但在这些冶锌遗址中,专家们却没有找到一块冶炼出的锌锭。

为什么有原料,有工具,却偏偏没有成品呢?专家表示,初步推测一方面可能是时隔久远,锌锭在漫长的岁月里流失不见;但最大的可能还是作坊在废弃之时,工人们已经将所有的成品全部运走,一个没剩下。

除了没有发现锌锭,考古工作者们在这个遗址附近也没有发现锌矿,距离这里最近的锌矿,在如今丰都和石柱交界的七曜山上。

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将作坊建在距离锌矿如此之远的河滩上?

这与当时作坊主的考量有关,“当时的作坊选址和现在我们工厂选址差不多,都要考虑运输、交通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作坊离江这么近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方便冶炼用的原材料和矿石,能够便捷地沿江运送到作坊之中。炼出的产品,也能通过水路运往周边地区。

除此之外,长江上的江风也能减少工人的劳动,江风成了作坊的免费“鼓风机”。

古人如此大规模冶炼锌锭,而且把控如此严格,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专家表示,这些锌锭极有可能是被运往当时的制钱作坊,用于生产铜钱。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李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