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人气“南冷北热” 汽车客运站布点需“合理化”

10.01.2015  15:16

1月6日清晨5点,当天的第一班663路公交车从重庆北站北广场公交枢纽站驶出。

这是连接重庆北站南、北广场惟一的公交线路,每天要接送乘客约4万多人次,发车800班,堪称主城“最忙公交线”。

和这里的人流如织大相径庭,去年底开通的茶园交通换乘枢纽,则是“门庭冷落”。1月7日上午记者在该枢纽站看到,虽然大门口正对轨道6号线茶园站出口,但整个候车大厅和公交发车广场人气明显不足,购票窗口边仅有三三两两的乘客。

一前一后投用的这两个枢纽,为何反差会如此之大?

南北出行“两重天

公交663路全程4.5公里,中途无停靠站,运行时间约15分钟。

运营线路不长,但是却比跑其他线路要累很多。”663路驾驶员尹秋霞说,因为乘客太多,每天驾车往返最少要开40个班次,忙起来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据了解,由于紧邻重庆北站,龙头寺地区不仅公交出行火爆,长途客运量也居高不下。元旦假期,龙头寺汽车站每天客运量近4.5万人次,节后单日也有2万多人次,居主城7个长途汽车站出行量之首。

与龙头寺汽车站出行量“爆棚”形成对比,茶园枢纽虽已开通18条长途班线和通往城区的3条公交线,但出行量很是“惨淡”,长途客运量每天不超过100人次。

人气差和区位有关。”茶园枢纽站经营方、重庆交通换乘枢纽管理公司总经理喻东认为,按照规划,茶园将是主城内外环间大型居民聚集区之一,茶园枢纽因此布局于此。但就目前来看,预期的人流尚未聚集,枢纽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差强人意”的换乘枢纽

数年前,我市曾规划9个换乘枢纽中心,茶园枢纽是其中一个。另外8个是四公里、鱼洞、北碚、两路、西永、白市驿、西彭和复盛。目前,除白市驿、复盛、西彭外,其他枢纽已经建成并陆续投用。

这其中,四公里枢纽每天载客量在5000人次左右,是运营状况最好的一个,但高峰客流也只有新投用的重庆北站北广场的1/10。其他如鱼洞枢纽、北碚枢纽、西永枢纽等,则与传统公交站场没有太大区别,并未体现出枢纽的功能。

在内外环之间的多个居民聚集区,建包括公交、长途等多种换乘方式在内的交通枢纽,本意是方便周边居民出行,但为何实际运行下来没有发挥出预想的集散效果,反而是之前并不在9大枢纽之列的重庆北站北广场人气爆棚?

重庆交通大学教授何森认为,这与市民常年形成的出行乘车习惯有关,而这种习惯的形成,与枢纽站本身的通达便利程度密切相关。他说,目前乘长途车出行的主要是进城务工人员,其次是往返主城与区县的商旅人士,这些人的工作、生活区域多数都在内环以内,“既然在龙头寺、菜园坝等车站就能坐到车,谁会舍近求远?

让枢纽布局“更合理

作为主城长途汽车客运主营单位的市交运集团,对于客运枢纽、乘客出行特点正在进行调研分析。

汽车站枢纽的布点需要更集中,而不是更分散。”交运集团人士称,按照他们的分析结果,今后主城主要的汽车客运枢纽发车线路,应是集中于龙头寺、沙坪坝火车西站、菜园坝这三个邻近铁路车站的区域。此三家以外其他区域的汽车站,只作为运力补充。

据悉,目前主城多个汽车站都计划在年内进行整合,包括龙头寺汽车站将按照南、北广场不同区位“一分为二”,而南坪长途汽车站年内或将搬迁,其发车线路届时将迁至茶园枢纽站。

按交运集团计划,今后渝东南方向班线或将集中在南岸区内长途车站发车,渝西及库区方向线路或集中于沙坪坝、江北等区域发车。通过调配不同发车方向的固定发车点,培养市民的“出行习惯”,希望以此解决当前各枢纽长途客流“冷热不均”问题,缓解“过热”车站周边交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