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娃考530分圆了大学梦陪读婆婆想陪孙儿完成学业

14.08.2016  09:37

 

  邬恩孟如愿收到重庆工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记者 郑友 摄

  12年寒窗苦读,每天,婆婆周昌华用特制的四轮自行车,推着他上学和放学。高考期间,重庆教育考试院特批,为他专设“一个人的考场”。8月6日,垫江县实验中学18岁脑瘫考生邬恩孟,以530分的成绩收到来自第一志愿重庆工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大学生活谁来照顾他,遇到困难能否独自应对,又成了家人目前最担心的事。

  但,邬恩孟不为所动。

  这几天,观看奥运比赛成了他雷打不动的安排。邬恩孟解释说,奥运“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能鼓舞自己前行,“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而是要奋力拼搏。只有在困难面前勇敢地选择‘站’起来,接受命运挑战,超越自我,才能成就最真的梦。

  煎熬 两个月足不出户等通知书

  昨日下午2点,垫江人民路凤阜堂,留在家中的邬恩孟,正上网查询了解关于学校和专业的相关情况。开学还有段时间,他通过这种方式,为入校做着准备。

  因双手变形,敲动键盘和晃动鼠标,对邬恩孟来说,完成起来都显得很是费力。

  今年高考,针对邬恩孟的实际情况,重庆教育考试院特批,同意为他启用备用考场,专设“一个人的考场”;考前40分钟进入考场;语文、理科综合两科各延长40分钟,数学、英语两科各延长30分钟。

  最终,邬恩孟不负众望,考出了530分的优异成绩,高出全市重点本科调档线。

  此前采访中,邬恩孟告诉记者,希望能考上一所重庆本地的大学,这样离家更近一些,家人探望或是照看也更方便。成绩出来后,经和家人、老师等商量后权衡,他将第一志愿选定重庆工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73岁的婆婆周昌华表示,自从高考结束后,近两个月的时间,孙子整天足不出户,即使后来通过查询,获悉被录取后,仍害怕出现啥状况。这段时间几乎都是在煎熬等待中度过,“尽管一家人想能考上一所理想的本地高校,但心里一直都是忐忑不安的,担心因先天性脑瘫而被拒之门外。

  落泪 12年寒窗苦读终圆大学梦

  邬恩孟回忆,6日上午,当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刻,喜出望外的同时,12年寒窗苦读如愿以偿,他和婆婆都流下了泪水。

  “当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全家人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婆婆周昌华说,全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好长一段时间,这是对她和老伴邬人普多年付出给予的最大安慰。老师、同学及许多不知名的好心人,纷纷打来了电话,祝贺的同时为他加油鼓劲。

  希望 婆婆望能继续陪他求学

  10日,周昌华带着孙子去到重庆工商大学进行了实地打探。

  “爬坡上坎,宿舍又是上下铺。”周昌华说,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若不得已,孙子只能在校外租房,并雇请专人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和接送上学放学。可是,外面可供出租的房屋,房租动辄上千元每月,距校门最近也需要十来分钟。据周昌华透露,她原本请好了一位护工,专门负责照顾孙子,“就在昨天,护工反悔了。

  “我如果不支持他读书,他将来就难以自食其力,未来的日子还漫长,他靠谁去?”开学剩下20多天时间,在校期间谁来照顾孙子,让周昌华整日忧心忡忡。想到这,泪水涌出眼眶,她希望,要是接下来条件成熟,自己能继续陪伴孙子上大学,竭尽所能让他完成学业。

  这个暑假,少了繁重的学习任务,邬恩孟将更多的精力花在了身体的锻炼上。目前,如果没有外人帮忙的情况下,依靠辅助工具,他还是只能从卧室走到客厅。

  此外,只要有空,周昌华都会手把手教会孙子削苹果等一些日常生活技能。

   声音

  邬恩孟:希望学校能提供求学便利

  “小学和初高中,12年时间,我得到了老师、同学太多的帮助。”邬恩孟说,4月1日,婆孙俩的故事在经商报报道后,更多的好心人加入到了帮扶队伍中来,对此,邬恩孟有说不完的感谢。

  谈及自己的先天不足,邬恩孟并未怨天尤人,他清楚婆婆爷爷已几尽全力。除感恩重庆工商大学招生办在录取上给予的便利外,希望学校能继续在求学过程中提供便利,邬恩孟承诺,将继续通过自己的努力,以优异成绩完成大学学业,今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自食其力,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和感恩好心人。

  工商大学:学校将予以特殊考虑

  就周昌华和邬恩孟婆孙俩的担忧,昨日下午3点,记者联系上重庆工商大学招生办。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招生办主要是负责录取工作,目前已接近尾声。入学后寝室分配等问题,由学生处具体落实,但他们可以帮忙协调。就记者反映邬恩孟的特殊情况,该工作人员表示,届时他们将予以特殊考虑。同时,他建议邬恩孟提前入校,学校方面在提前掌握情况后,好做统一安排。

   新闻回顾

  12年陪读,婆孙俩没缺一天课

  时间回到12年前,当时几乎没人能相信,眼前那个连脑袋都无法直立起来的孩子,有一天能捧起大学录取通知书。

  1998年,邬恩孟出生时因缺氧窒息,被送进重症监护室。7个月大时,同龄孩子的“三翻六坐九爬”在邬恩孟身上一点也没体现出来,脑袋还一直低垂着,经医院诊断为先天性脑瘫。

  此后,母亲出走,父亲外出打工,周昌华和老伴便承担起了照顾孙子、将他抚养成人的重任。

  邬恩孟一天天长大,病症越来越明显,出现了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为了锻炼孙子,老两口特制了一辆四轮自行车,把孙子的脚绑在踏板上,爷爷在车旁扶着孙子,婆婆则握着孙子的双脚,然后倒退着进行练习。教了差不多1年,孙子才学会转动踏板。

  到邬恩孟该上小学时,刚开始一些学校都不愿收,“我就央求让孙子试一试,我说我会陪着他一起读,不会给老师和同学添麻烦,如果跟不上就退学,学校这才同意了试读一学期。

  周昌华说,没想到第一学期期末,邬恩孟考了全班第一名。

  此后12年,每天周昌华都会推着孙子上学、放学,无论刮风下雨、寒来暑往,他们从没缺过一天课,周昌华成为全县知名的“陪读婆婆”。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