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法院创新方法破解基层法庭文书送达难

24.03.2017  14:01
  鉴于法庭管辖地域广,多为偏远山区,居住分散,农村当事人外出务工率较高,群众整体法治意识不强,涪陵法院在基层法庭文书送达中探索推行“五步送达法”,积极破解送达难题,提高审判效率,方便群众应诉。

  一是注重拓展立案信息。立案阶段严格把关,对被告地址不明、身份信息模糊的案件,要求原告尽量核实。立案审查时除审查起诉受理材料外,一律要求原告填写司法送达地址确认书,并自愿登记电子送达情况。同时提醒原告全面提供被告家人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和工作单位等详细信息,并将居住交通环境、与村委会距离等拓展信息记录在册。建立基层法庭送达信息交流平台,为涉案较多当事人建立专门送达信息台账,2016年以来,通过分享送达信息有效送达疑难案件50余次。

  二是全面建立送达网络。以“8个人民法庭+12个期日法庭工作站”为基础平台,在各期日法庭工作点设置文书送达联络点,张贴送达风险告知书。有效利用特殊群体人缘地缘优势,组建“村社干部+便民诉讼联络员+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组成的协助送达网络,构建系统畅通的送达渠道。2016年以来,各人民法庭依托村社干部督促当事人应诉1380余次,委托便民诉讼联络员等开展“点对点”送达631次,通过公安机关和基层组织获取当事人信息908人次。

  三是灵活推行错时送达。针对法庭辖区农村当事人劳动生产时间和作息时间,改变工作期间“8小时”送达模式,巧用清晨、中午、傍晚、周末、节假日等节点,灵活推行错时送达、突击送达、多次送达,通过打时间差极大提高了送达效率。每次送达均做好时间、地点、人员的记载,针对拒不配合、抵触情绪强烈的当事人,释法明理,人性化送达。2016年以来,各人民法庭开展错时加班送达580余次,成功送达690余件次。

  四是定期开展集中送达。建立案件文书送达台账,每月清理未成功送达文书案件情况,根据案件类型、当事人工作居住区域对被送达人划片归类,实行“白加黑”、“五加二”网格化集约送达。每月集中清理送达一次以上,成功破解90%文书送达难。同时,针对农村当事人务工率高及农忙季节性强等特点,在春节、中秋、春耕等特殊时期开展系列“便民送农家”活动,集中开展送达工作469件次。

  五是创新引入电子技术。依托12368诉讼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短信、微信等电子方式快捷省时的优势,对于拒不接听电话或者拒不配合的被告,精心编制短信内容,告知诉讼事由,解释应诉的权利义务。探索基层法庭司法文书电子送达模式,逐步扩大以手机短信、传真或电子邮件、微信等方式电子送达非涉密文书案件范围。以“个案审理+集中宣讲”的方式向当事人阐释电子送达法律效力及具体操作方式。2016年以来,各人民法庭发放电子送达事项告知书2100余份,采用电子送达方式送达诉讼文书560余人次。 来源:涪陵法院 责任编辑: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