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初步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格局

25.01.2015  13:37

一是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持续增高。完成企业联合征信系统二期工程建设,硬件投入和软件开发更新完毕,新增了大数据挖掘功能、信用指数分析系统、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数据库,并上线投入试运行。新征集企业信用信息1023.42万条,企业信用信息征集总量已达3112.15万条,同比增长49%。

二是实现互联网公示企业信用信息。新建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并于去年3月1日试运行,10月1日正式运行。截止目前,已公示173.56万户存活市场主体的登记信息,52.01万户吊销市场主体的登记信息, 44.89万户市场主体的年报信息,19189条即时信息,738条动产抵押信息,222个行政处罚案件信息。

三是企业信用信息查询量继续攀升。市级、区县级查询服务窗口全年为评优评强、企业上市等工作提供查询服务91157户次,出具信用查询报告4266份,同比分别增长48%和13.6%。联合征信系统访问量达6.7万人次,同比增长138%,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平均每天页面访问量达到1.8万次以上。

四是企业信用信息应用进一步深化。去年,企业信用信息的应用又在市级政府采购、财政资金补助、科技创新资金支持等工作中全面推开。此外,在招标投标领域的应用有序推进,去年以来,共对全市5070个中标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了公示,各区县已在2014个招投标项目中开展投标企业信用状况查询或评价,196户企业因失信行为被信用扣分,21户企业因严重失信被取消资格。企业在评定各种荣誉称号、推荐政协委员等都要到工商部门查询企业的信用信息并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如在认定重庆市著名商标、公示市级守合同重信用等活动中,有55家申报企业因近三年存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合同欺诈等违法记录受到了限制。加强对黑名单数据的应用。截止去年12月底,对98683户被列入黑名单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进行了任职资格限制,已对93372户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任职资格进行了信用修复。(信用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