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群阳光学子 | 马苏理:父亲陪我度过六年中学时光

29.07.2017  14:53

马苏理正在做家教

马苏理在看书

6年前,马苏理刚上初中,父亲马金兹就辞去了温州工厂的工作,专程回家照看他,让他觉得有些属于青春期男孩的那种尴尬和别扭。

马金兹1990年高中毕业,在当时的石柱下路镇红岩村村是“高学历”,他选择就在村里做一名乡村教师,如今离开讲台11年,但他说“我这辈子最关心的就是教育问题了”,马金兹说儿子的中学六年,他一个月至少和班主任沟通两次,只为“他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马苏理今年考了601分,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对父亲的“时刻监督”,马苏理嘴角微扬,他说父亲有的教育方式实在是过时了,但这份爱永不过时。

从乡村教师到打工仔,再苦再累要把两个娃儿带出来

1990年,高中毕业的马金兹选择做一名乡村教师,就在他出生的石柱县下路镇红岩村一所名叫玉山岭的小学,全校只有2名老师。

当时的家乡太穷了,教育资源也差,但村里的娃儿都需要教育,我能培养一个是一个”,马金兹说,当年也有朋友告诫他,这“浪费”了他的高中学历,但他并不介意,抱着让每一个小孩都能接受教育的想法,他留在了偏僻的乡村里,后来,马金兹的许多高中朋友都在石柱县或重庆主城安顿下来,而他在山村小学里坚守了16年。

随着国家政策推进,乡村教师体系逐渐系统和规范化。起初,马金龙月工资有三四百,由乡财政发放;1998年,玉山岭小学和临近的两个行政村村小合并,“工资就不从财政走了”,之前的8年,按每年800元安置;到了2006年,村小执行新出政策,不收学费了,马金龙的收入遭遇困境。

在经济上,马苏理一家向来不宽裕,除了教书,父亲马金兹还要抽空去种家里不到三亩的土地,两个孩子读书,家里的花销很大,情急之下,马金龙辞掉了乡村教师的工作,和妻子两人前往广东等地打工。

马苏理比姐姐小6岁。2006年起,姐弟俩突然成了“留守儿童”,而马金兹夫妻俩在外也是一脸愁容,甚至哭笑不得,“刚开始在东莞一家玻璃厂做普工,工资和在学校其实差不多,扣了生活费剩下更少了”;另一方面,他曾就职的村小在2007年调整好了工资制度,“走太急了”的他与此无缘了。

选择错了,有什么办法呢?”马金龙苦笑,当时他只是想,无论再苦再累,要把两个娃儿带出来。

因病致贫家庭获政府帮扶,优秀贫困生学业得到保障

境况好转时却突然抽身,这样的选择马金兹做了两次,一次是辞职乡村教师,另一次是在2011年,“后一次我毫不纠结”,他说。

外出5年,马金兹夫妻俩从广东辗转到温州的一家鞋厂,月工资挣到4000元以上了;然而在2011年,两个孩子一个读高三,一个读初一,“学习是他们最重要的任务,不能没有人照顾”,马金兹果断地回到重庆石柱,把两姐弟接住到县城出租房里,自己在附近的饭店、工地打杂,“这样就能腾出时间来照顾他们”。

2012年,马苏理姐姐考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金龙拍了儿子的肩膀说:“就看你了”。

马苏理的成绩一直让马父很放心。马苏理介绍,当时租来的房子只有一间房,走路到学校只要20分钟,家里被父亲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也从“野惯了的留守儿童”变得一心向学,2014年,马苏理以优异的成绩上了石柱中学“保送班”。

到了高中,为方便马苏理上学,马金兹把家搬到了石柱城南,但经济依然拮据,尤其马苏理姐姐在2012年因患肾衰竭做手术,花了20多万,这让家里捉襟见肘;考虑到马家的特殊条件,2014年,当地政府将其归为建卡贫困户,马苏理的高中学费才有了保障。

马苏理介绍,因是建卡贫困户,他每学期减免1200元学费,还有800元补助;此外,石柱教委对困难家庭的学生还有每学期650元的补贴,这些让他能专心上学。

不过我爸比我还认真”,他笑道,父亲为辅导他学业,光研究教材就记了几大本笔记。

谈亲子教育,马父脸上显出得意的神情,“我当十几年的老师最明白了”,他说,除了监督作业,及时考评还有分析考卷成绩也很重要,甚至“一周至少和他的班主任打两次电话”,每次都聊很久;对此,马苏理埋头笑着沉默,良久,说:“其实也没啥用啊”,两人笑着较起了真儿。

其实,他的陪伴才是最管用的”,马苏理背过父亲走到阳台,向记者轻声说。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见习记者 向治霖 摄影 许恢毅

新闻多一点>>

你捐零花钱,助TA上大学

重庆晨报利群阳光微公益助学

利群阳光微公益助学活动与重庆晨报利群阳光助学直通车报道相结合,推出优秀寒门学子,号召社会爱心人士每人捐助10元(可自愿捐助更多),积少成多,通过“利群阳光”社会公益爱心平台,帮助更多需要资助的优秀寒门学子。

一、捐助说明

重庆晨报与重庆市大爱渝商慈善基金会联合设立“重庆晨报爱心基金”,所募集善款将与2017利群阳光助学金一道现场发放给受资助的学子。捐款方式分为两种:

1.“点对点”资助

社会爱心人士可一次性捐款5000元,点对点的捐助直通车报道中任意一位贫困学子。

2.零花钱换助学金

社会爱心人士可捐助10元以上的任意金额,每集齐5000元,重庆晨报将代表捐助人捐献一位贫困学子。

二、捐助渠道

1.微信捐款

扫描二维码,在利群阳光助学行动捐款专区直接微信支付。选择点对点一次性资助学子5000元方式的爱心人士,请提前电话告知重庆晨报工作人员标注,避免同一学子被重复资助。捐助热线:023—63907584。

2.银行汇款

社会爱心人士可通过手机银行转账或银行柜台向以下账户汇款。选择点对点一次性资助学子5000元的爱心人士,请在汇款时标注您所资助的学生姓名。

开 户 名:重庆市大爱渝商慈善基金会

开 户 行: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分行营业部

开户账号:310 202 0104 0014 748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