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方案

17.03.2017  16:38

      本报北京3月16日讯(记者 张晨)社会资本往哪里投好?国务院推荐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
        记者今天从中国政府网获悉,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方案,优先用于教育、养老、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
        《意见》指出,当前我国社会领域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投资总量不断扩大,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但仍然存在放宽准入不彻底、扶持政策不到位、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进一步激发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着力增加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优化质量水平,对于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挖掘社会领域投资潜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从扎实有效放宽行业准入、进一步扩大投融资渠道、认真落实土地税费政策、大力促进融合创新、加强监管优化服务等5个方面,提出了37条具体可操作的政策措施。
        《意见》提出,制定社会力量进入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具体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评估办法,新增服务和产品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分别制定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机构设置的跨部门全流程综合审批指引,推进一站受理、窗口服务、并联审批,加强协作配合,并联范围内的审批事项不得互为前置。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民办机构与公立机构专业技术人才在职称评审等方面享有平等待遇。
        研究出台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结合其平均收益低、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制定有利于相关产业发展的鼓励条款。引导社会资本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参与医疗机构、养老服务机构、教育机构、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建设运营,开展PPP项目示范。探索允许营利性的养老、教育等社会领域机构以有偿取得的土地、设施等财产进行抵押融资。落实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税收政策,明确界定享受各类税收政策的条件。同时,推进“互联网+”益民服务,完善行业管理规范,发展壮大在线教育等平台,鼓励各地扶持教学装备等制造业发展。
        《意见》特别提出,建立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机构及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和退出机制,将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机构及从业人员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跨地区跨行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
        此外,积极培育和发展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的行业协会商会,鼓励行业协会商会主动完善和提升行业服务标准,发布高标准的服务信息指引,开展行业服务承诺活动,组织有资质的信用评级机构开展第三方服务信用评级。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这三类民间投资增速分别达到13.7%、19.9%、4.1%,均高于同期全社会民间投资3.2%的增速。但是,这三类民间投资总额仅为8976亿元,相对规模较小,相比全国民间投资占总投资61.2%低23个百分点,反映社会领域民间投资增长潜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