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特产传说(468) | 万州罗氏剪纸:一把剪刀蕴神技,一方红纸“剪”人生

13.03.2021  09:22

一把剪刀,一方红纸,不用参照图纸,说笑间剪刀飞舞,纸屑缤纷,一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便跃然眼前。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流传甚广的民间艺术。剪纸的精髓在于镂空,通过对纸张的镂空形成图案或花纹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在重庆,我们也能欣赏到美轮美奂的剪纸艺术品,比如万州罗氏剪纸,既留存了传统民间剪纸的艺术韵味,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文化内涵宽广深厚,表现形式通俗生动,极具艺术感染力。

罗氏剪纸起源于西晋时期,它伴随民俗生活而产生,并应用在漆器、铜器、刺绣、剪纸艺术形式上。唐代罗氏剪纸的前身——刺绣技艺就很发达。这种工艺是民间刺绣技艺的延伸。万州出土的大量刺绣、铜器和残片就是例证。民间刺绣不仅皇家用,民间也普遍使用。特别是剪纸,自古以来万州流行“绣艺”“剪艺”的习俗。

2016年,罗氏剪纸被纳入重庆第五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剪纸在民间流传较为广泛,大多以家族代代传承的方式进行学艺。”提起剪纸,来自万州区白羊镇的罗氏剪纸传承人罗小城说,自己生于白羊镇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祖母一生钟爱剪纸和刺绣,母亲也是远近闻名的剪纸和刺绣巧手,他从小耳濡目染,也模仿着剪一些花草、动物、窗花、喜字等简单图案。

18岁时,罗小城考入重庆三峡学院,成为一名美术科班生。大二期间一次搜集美术素材时,他无意间发现许多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剪纸镂空图案,顿时对剪纸产生浓厚兴趣。

当时他就想,别人从事剪纸艺术,注重折纸和裁剪技术,自己能否把绘画与设计艺术融入到剪纸中,通过剪纸独特的线条和镂空来表达绘画呢?心动不如行动,罗小城说干就干。学校没有开设剪纸专业,他就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收集了大量剪纸书籍和资料,从描摹开始自学剪纸技艺。

2008年,经过多年沉淀和积累后,罗小城尝试创作《水浒传》中的108条好汉。他认为,这些人物个性突出、性格鲜明,能充分展现剪纸艺术。后来,在长达7个月时间里,罗小城不分昼夜伏案剪刻,终于剪出他心中的“水浒英雄”:“黑旋风李逵”双眉倒竖,高举玄铁板斧,似乎就要风风火火开打;“花和尚鲁智深”手提禅杖,双目圆睁,不怒自威;“母夜叉孙二娘”腰肢婀娜,玉手纤纤,举止间透出妖娆……2012年,该作品获第三届中国剪纸艺术节暨第二届蔚州国际剪纸艺术节银奖。

之后,罗小城的创作激情便一发不可收拾:他历时6个月,剪出一副长约8米、宽约0.6米的《清明上河图》,造型雄浑大度,色彩单纯明快,充分运用剪纸的二维性特质,在方寸之间,彰显出匠心独具;历时3个月,剪出一幅长3.5米、宽0.6米的《古万州十景图》,构思巧妙,栩栩如生,不仅展现了古万州的旖旎风光,还再现了昔日万州城的繁华热闹等。

罗氏剪纸的过程分为这几步:起稿——剪——揭离——粘贴——成品修改。

罗氏剪纸的基本材料是平面纸张,基本单元是线条和块面,基本语言符号是装饰化的点、线、面,通过对表现素材进行大胆取舍,删繁就简,用简练的线条进行概括,使画面重点突出、黑白关系虚实相衬,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用平面的眼光抽象出世界物象。罗氏剪纸用展开式的思维方式,极度的随心所欲,在剪刀下,剪纸成了没有体积、没有空间、不讲透视、不顾比例,凭着经验和灵性任意取舍的自然挥洒,大胆的创造。

在万州白羊镇以剪画山禽家畜的作品较多,表现较为粗壮有力、淳厚朴实;五桥地区一带则屡见水产动物入画,风格细致造型生动;倾向于华丽纤巧的意味。罗氏剪纸的作用也很广泛:岁时节日的窗花、门鉴、灯花、及刺绣的稿样,作复印漆画和版画的底版,从中反映出极高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成为现今研究地域文化的佐证资料。

在罗小城的眼中和手里,有什么是不能剪的?

小剪子,剪头尖,百样故事都能剪,

上剪神,下剪仙,开花容易剪花难。

春剪牡丹配绿叶,夏剪荷花并蒂莲,

秋剪金菊艳阳天,冬剪梅花傲霜寒,

一年四季百花开,大人小孩都平安。

来源:微万州微信公众号、万州时报、三峡传媒网、华龙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