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探索办学模式改革破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难题

04.02.2016  17:08

 

一是构建三种模式。合并模式。 将薄弱学校合并到优质学校,成为优质学校的一个校区,人财物划归优质学校调配管理,各校区同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目前,已完成5所薄弱学校与4所优质学校的整体合并。 托管模式。 将薄弱学校委托给优质学校管理,成为优质学校的一个分校,保持法人主体不变,人财物和教育教学由托管学校管理,设定托管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后解除托管自主发展。 合作模式。 优质学校与一所或多所薄弱学校结成发展共同体,各校相互独立,保持原有管理体制、经费来源不变。优质学校通过管理输出、教学帮扶、科研带动、资源共享等措施,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

二是实施五个对接。学校管理对接。 优质学校通过派驻管理团队、输出管理理念,重构管理制度等,实现校际之间管理对接、融合发展。参与合作办学的优质学校通过派驻教学副校长,帮助薄弱学校加强教学管理。目前,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派出管理团队56个、教育管理干部81人,健全完善学校管理制度251项。 师资培养对接。 优质学校选派325名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薄弱学校派遣308名中青年教师到优质学校顶岗锻炼,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优质学校还通过名师带徒、基地培养、校本研修等方式,为薄弱学校培养骨干师资,其中优质学校名师送教到薄弱学校1300人次,城乡教师拜师学艺571对。 教育教学对接。 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同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共用一套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统一教学进度、学业测试。 教研教改对接。 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建立校际教研教改协作机制,科研课题共同立项,教研活动共同开展,校本课程共同研发。目前,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共同申报区级以上科研课题45个,开展联合教研730次。 教育资源对接。 优质学校力所能及帮助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指导校园文化建设,互通教育信息。特别是优质学校免费开放教学资源包、学习资源包,让薄弱学校共享优质资源。

三是创新三项机制。师资交流机制。 积极探索“区管校用”机制,把乡镇学校教职工编制核定到乡镇教管中心,促进乡镇单元内教师合理流动。城区学校新提任校级干部必须在农村学校支教2年,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及参评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应在农村学校任教1年以上。223名教师参与“走教”活动,有效缓解教师结构性缺编矛盾。 经费保障机制。 设立办学模式改革专项资金770万元,纳入区财政年度预算,用于支持薄弱学校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教研教改等。 督导评价机制。 制定落实《办学模式改革专项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办学模式改革工作考核评估办法》《办学模式改革交流教师考核方案》,将改革情况纳入教管中心、学校目标考核,与教师年度工作考核挂钩。坚持每季度一次专项督导、每半年一次工作总结、每年召开一次推进会,及时汇情研判、解决问题、部署工作。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定期对改革进行诊断,坚持听取基层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师代表的意见建议,为改革问诊把脉。